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5/m2017050416f889f33be3453a8cd6ae56bcea3275.jpg
一个成年人,如果不能和自己内心的孩童真实地直面,也就永远无法和周遭的一切真正和平共处。 ■ 刘聪 中学的时候,有时我看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5/04/038229.html

等待处理…

《七夜物语》:拥抱你内心的孩童

2017/5/4

一个成年人,如果不能和自己内心的孩童真实地直面,也就永远无法和周遭的一切真正和平共处。

■ 刘聪

中学的时候,有时我看似很认真地在盯着老师听讲,但脑子想的是,老师永远不会知道我们心里在想什么。我要牢牢记住此刻我作为一个学生的感受,等未来我当老师的时候,我要做一个真正理解学生的老师。

但遗憾的是,我现在只记得这一个壮志,却已经完全忘记当时的“感受”。成长让一些东西越来越不重要,“感受”便是其中之一。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懂事,讲道理,计算成本和收益,追求最佳性价比。

这是我喜欢看一种育儿类文章的缘故。单纯讲“理念”的文章,读多了难免疲劳,尤其是如果某种理念已经被自己接受,就更如此。然而有种专注于具体事例,讲出成年人对孩子的感受世界贴近的文章,我总是很容易被触动。除了作为一个准妈妈的“情感预备”外,还有一个更隐私的原因:像是已经久远地尘封在岁月中的小小聪,在类似这样的文章中,她被听见了。她原来不只是一个哭闹的孩子,她的情感世界,她的体验,原来是这样的,那样的。她在被成年世界拒绝了很久之后,忽然获得了某种合理性和被尊重的必要。

在阅读《七夜物语》的过程中,我起初的状态,像是一个回到小学校园怀旧的成年人,俯身下去,观察着孩子们的小打小闹。小男子汉们初生的帮派意识和决斗的烈焰,在现实世界里从开始到现在都让我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但在俯身观察的这个动作里,他们却显得小兽般可爱。

偶尔地,我也像在俯瞰着个头与小夜他们相仿的自己。他们在夜晚的厨房里第一次通过的三道考验,更像是鼓励孩子勇敢乐观,向小夜那样多做家务的寓教于乐的文章。

然而随着小夜和仄田在黑夜里的冒险越来越深入,这种俯瞰的成人视角一点点瓦解了,不知不觉地,看书的人和书里的小夜、仄田一起,站到了成人世界的对立面,或者说,被成人世界遮蔽的那一面。阅读的过程,于书来说,是不断地朝向“未来”的进行时;于我来说,却像是一个不断朝向更久远的过去的,距离此刻越来越远的过去时。

尤其是小夜看见年轻时的爸爸妈妈的部分,令人惊叹。父母的争吵、冷战让孩子感到恐惧,可是父母的亲昵、接吻,也让小夜感到难堪。父母的相爱,让小夜感到自己像是多余的,被忽视的;父母分居,小夜却又难以抑制自己想让父母重归于好的欲望——仿佛这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她终究要明白,自己永远无法介入父母之间。那蜂蜜色的轮廓,将她和她最爱的一个男人和女人无情地隔绝开。

她在回忆的屋子里,疯狂地破坏起一切周遭事物时的样子,非但不显得残暴,反而叫人怜惜。我似乎想和她一样歇斯底里却徒劳地做些什么,又想静静在一旁陪伴着她,看着她一身疲倦地停歇下来。孩子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呐喊,叩击成人世界的大门?而事到如今我已经是一个,至少看起来是,不折不扣的成年人了,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没有答案。

但有一点,在这一夜,当我在悄悄地,掩人耳目般地阅读小夜和仄田的故事的时候,不觉间脱掉了成人世界里层层叠叠的衣装,我看见了两个小小聪,就站在他们身旁。那是别人吗?像更年轻的小夜的父母那样?不,那就是我自己。

合上书,你就会忘记里面的一切。这是作者在形容书里那本带着魔法的小册子,又何尝不是在形容这个温情脉脉的小说本身呢?合上书,你就会忘记心中那个从来没长大,也不需要长大的孩童。成人视角卷土重来,因而这篇读后感也只能如此地俗套一番。毕竟,我有些不太好意思在这里完全真实地披露我和小夜、仄田一起展开的冒险。

虽然它的上架建议是“魔幻文学”,但它写实的细腻笔触,一如给我留下过深刻印象的日本文学,波澜不惊,娓娓道来,像一杯淡淡的奶茶,让阅读的过程变成了真正的放松,变成了独处与倾听。

如果我反复多读几遍,像仄田那样用一些关键词保存《七夜物语》带来的真实又奇幻的体验,也许我会逐渐距离自己内心的小小聪更近一步。一个成年人,如果不能和自己内心的孩童真实地直面,也就永远无法和周遭的一切真正和平共处。书里写的是孩子的故事,却像在写每一个成年人被遗忘和被掩藏的过去。谢谢作者川上弘美,给我一个拥抱更小一点的自己的机会。

等腹中孩儿一朝呱呱坠地,希望读过了《七夜物语》的自己,能在这颗小豆子面前,表现得更友善一点儿。

上篇:濯水的画风
下篇:陈可辛“自豪”的两件事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