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军
说到坚果,我们首先能想到的大抵都是松子、花生、大杏仁之类,它们的共同特征,顾名思义,就是外面有坚硬的外壳。即便是壳厚得可以崩掉牙的坚果,诸如杏仁、榛子、夏威夷果都会有带壳版本在贩售,而有一种坚果,我们从来就没有在超市里见过它的带壳版本。这种神秘的坚果,就是腰果。
腰果的英文名“Cashew”的来源有很多传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在很久之前的印度,人们会将腰果摆在沙滩上贩卖,“一枚硬币可以买到八个腰果”,而当时人们使用的硬币的名字是“Cashu”,所以腰果就有了个英文名字“cashinettu”(硬币坚果),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这个单词。
但实际上,漆树科植物腰果的老家在巴西东北部的雨林中,直到16世纪,葡萄牙探险家才注意到它们。当然,在西方人到来之前,腰果早已是当地人的美食了。腰果的英文名其实是葡萄牙语对当地土著居民发音“caju”的模仿。
葡萄牙人对这种坚果宠爱有加,很快就把它们带到了东部非洲的莫桑比克,开出了大片的耕地来种植。而腰果呢倒是也争气,对土壤环境不挑不捡,最初的几颗种子变成了大片大片的腰果树林。随后,腰果传进肯尼亚,没有多久就在东非印度洋沿岸站稳了脚跟。话说肯尼亚的腰果真的很实惠,400克包装的腰果仁,折合人民币不过20块钱。如今,腰果种植已经是东非的重要产业之一。
不过,东非生产的腰果还是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有眼光的商人将腰果的树苗带到了印度。不出所料,腰果又一次挑战成功,在印度找到了新家。在随后的日子,腰果的势力范围逐渐拓展到了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时至今日,腰果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坚果。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直接用盐和糖对整粒腰果进行简单调味,然后直接送入口中,毕竟它们自带的香味就已经足够诱人了。当然,在不同的地区,腰果还会以不同的形象出现。譬如在印度,它们就会被磨成腰果酱,作为咖喱酱汁的底料,同时也会以完整形象出现在咖喱和海鲜大菜中。
为什么这么受欢迎的腰果,却从来没见过带壳卖的呢?其实很简单,腰果壳是有毒的。这种漆树科植物有自己的“防身”利器——腰果壳油。腰果壳油中含有以腰果酚为代表的一些化学物质,可以侵蚀人的皮肤,这也是腰果所在的漆树科植物所共有的特点。据说,腰果最初就是当做毒药来使用的。
在机械剥壳设备应用之前,给腰果去壳是件艰巨的任务,先要把腰果晒干,然后将它们放在火上烤,直到大部分有毒的腰果壳油散去,果壳炸裂,才能取出果仁。当然,即使有手套的保护,去壳工人也时常会受到腰果壳的毒害。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腰果的壳和花生壳倒属于同类,因为它们都是果皮。不过同花生只有干巴巴的果实不同,除了提供干香的种仁,每粒腰果还附赠了一份多汁的“果肉”。
腰果附赠的果肉并没有包裹在果仁外面,而是长在了坚果的屁股上。这个被称为“腰果苹果”(cashew apple)的东西实际上是被称为果托的结构,最初只是为花朵提供附着的位置,等花儿凋谢,种子长大后就变成个膨大的顶着种子的结构了。
这个被称为苹果的东西,看起来倒更像是个大梨。它和强悍的腰果果壳有本质区别,不仅无毒,而且柔软多汁,酸酸甜甜就像是完美的水果。从营养上看,腰果苹果也不差,不仅含有糖和维生素C,还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在腰果的产地,“腰果苹果”的确都是当做水果来销售的。在巴西,腰果汁是种十分受欢迎的饮料。
除了直接当水果,“腰果苹果”还可以化身美酒。在印度,会从“苹果”中榨取果汁,将果汁装在容器中,经过3天左右的发酵过程,再经过蒸馏就可以得到腰果酒了。在另外一些地方,例如坦桑尼亚,“苹果”会被晒制成干,然后再用来酿制酒精含量极高的酒,据说口味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