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1/1/20210115e1e58ce304414270a042e9389ac7a77b.jpg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1-01/15/076358.html

等待处理…

乡村振兴要走自己的路

——专家谈“三农”工作开局起好步

2021/1/15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杜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三农”工作的重心将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如何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方面全面振兴乡村?1月9日,多位来自“三农”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学者,齐聚“清华三农论坛2021”,为“三农”开局起好步献计献策。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史玉根

陈锡文:乡村振兴要发挥好乡村功能

观点摘要:回顾人类历史几千年,乡村功能化是正途。乡村具有城市不可替代的三大功能,即保障粮食供应和提供重要农产品、提供生态屏障与生态产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功能发挥得如何,不仅决定乡村发展,还决定整个现代化的进程。

“乡村振兴除了加快乡村发展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充分地发挥好乡村独有的功能。”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指出,乡村具有城市不可替代的三大功能,即保障粮食供应和提供重要农产品、提供生态屏障与生态产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功能发挥得如何,不仅决定乡村发展,还决定整个现代化的进程。”

“从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来看,我们的乡村是很了不起的。”陈锡文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举世瞩目,现在人口增长到了14亿,吃饭穿衣以及对其他农产品的需求,基本上得到了满足,但也要看到,我国粮食还存在总量不足、结构矛盾突出的问题,大豆、玉米、高粱还要进口,人们对重要副食品消费数量的急剧增加,也对农业生产构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还要付出很多努力。”

在谈到乡村如何发挥好第二大功能时,陈锡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理论”以来,对于全民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农业对环境、资源施加的压力太大,需要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了5000年,交给我们的是良好的土壤,我们留给子孙什么样的土壤,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乡村要发挥好传承优秀文化的功能,需要从理念、知识、制度三个层面进一步发掘、利用好传统文化。”陈锡文说,千百年来,人们在乡村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接人待物和处事的准则,比如说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勤俭持家、敬老爱幼、邻里和睦等行为规范,还有许多农耕知识,比如,大量的古农谚、传统生产技术,这些知识的传承使得我国古代农耕文明达到了一个辉煌程度,还有很多好的乡规民约和制度,对规范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交往、经济交往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去发掘,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加以弘扬。”

陈锡文最后说,回顾人类历史几千年,乡村的变化大致有三种结果,一种是部分乡村变成了城镇;一种是荒漠化,连人都没有了;一种是乡村功能化,“乡村功能化是正途。乡村不可能全部灭失,如果都灭失了,城市就不可能维持下去,国家也维持不下去,因此,我们要很好地发挥乡村的功能,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杜鹰:农业现代化应走自己的路

观点摘要: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我国农业生产应该提高土地生产率,更加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农业技术的突破,重点是四大技术,即机械替代、生物育种、人工智能、绿色环保。只要把这四大技术发展上去,就能有效地提升中国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迈向农业现代化,面临两个基本的约束。第一个约束是‘人多地少水更少’的资源禀赋,第二个约束是小农生产结构,土地经营规模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杜鹰说,资源禀赋和小农结构这两个约束使得我国农业生产率提升速度相对缓慢,农产品的成本上升速度相对比较快,也使得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面临巨大挑战。

杜鹰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要从我国的国情农情出发,走我们自己的道路。

“从战略全局和长远考虑,我们必须坚持立足国内、以我为主的方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同时,我们要全面准确地理解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并不是要全部自给,我们应该更主动和自觉地利用国际市场。”杜鹰说,要正确处理粮食安全与发挥比较优势的关系,“粮食安全的根基是生产能力的安全,核心安全本质是食物安全。有了这样一个认识和前提,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国农业的比较优势,统筹安排好国内的生产结构和布局。”

杜鹰表示,我国农业生产应该提高土地生产率,但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是必须根据各地的农业结构和作物类型,走有差别的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比如以大田作物为主的地区,土地规模经营和机械化的权重应该更多一些,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要充分发挥名特优产品的优势,坚持走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路线;第二个原则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主攻方向应该不同,“我国农业现代化应该更加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事实上,最近十几年,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速度远高于土地生产率的提升速度。”

他还建议,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第一要重点发展粮食产区的适度规模经营,让该大的大起来。第二要主动利用农户分化的趋势,建立以农耕者为主体的土地流转经营制度,而且要抓好核心农户的培养工作。第三要推进规模经营,实行两条腿走路,在促进土地流转集中的同时,大力倡导和推广托管服务。第四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杜鹰还就如何实现中国农业技术的突破、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发表了看法。他说,增产技术上去了,粮食单产上去了,发展高附加值农业才有基础。重点是四大技术,即机械替代、生物育种、人工智能、绿色环保,只要把这四大技术发展上去,就能有效地提升中国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是弱势产业,国家在农业脚底下垫块砖更有助于农业进入市场。”

马晓河:中低收入人群须重点关注

观点摘要:建议用5~10年,通过补短板、强弱项,将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到接近城市水平;适当增加对农民发展高附加值农业的补贴;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包括农业技能培训和非农业领域的技能培训。建议实施中低收入人群就业专项工程;建议实施农村中低收入人群收入10年倍增计划。

“我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将会全面解决,但相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让相对贫困人群、中低收入人群成长为中等收入人群,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在演讲中说,必须想办法逐步提高农村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应该加大。”马晓河建议,继续增加公共投入,用5~10年,通过补短板、强弱项,将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到接近城市水平;适当增加对农民发展高附加值农业的补贴;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包括农业技能培训和非农业领域的技能培训;较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继续增加农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

“可以对农民经营农业建立无息贷款专项基金。我到农村调查发现,无息贷款对农民非常好,帮助非常大,但比例很低。好政策应该让大多数农民享受到。”马晓河还说,提高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居民的基础养老金标准,能让中低收入老人基本维持有尊严的养老生活,增加农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可以防止农村中低收入人群因病致贫返贫。

马晓河还建议实施中低收入人群就业专项工程,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文化旅游,康养休闲,信息服务,智能农业,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等新兴服务业,为农村中低收入者拓展就业空间,创造优先便利条件,对中低收入者的初始创业投资,在用地政策、税收缴纳、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所有能积极主动吸纳农村中低收入就业的企业,也要从政策上给予激励和支持。

加快落实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政策、加快农村土地制度等改革,是马晓河提出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另外两项建议。他强调说,今后农村土地改革方向应该是,通过土地产权改革让农民手中的土地变成可流动、能带来收益的土地资本:征用公益性用地逐步过渡到按市场原则进行,农村建设用地享受与国有土地一样的政策待遇;农民的宅基地及其建筑物应可以跨区流动,实现商品化交易,让农民在土地改革中尽快获得财产性收入。

“建议从今年开始实施农村中低收入人群收入10年倍增计划。2019年,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只有4000多元,每年收入增长6.5%,10年增一倍,到2030年达到8000元,届时,农村中低收入人群就成长为中等收入人群。这个目标完全可以达到。”

上篇:没有了
下篇:粉条大村:“不愁卖!”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