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11/pc20201125a8ac65f66b354b2ab4ed918bccf6f3f8.jpg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诠释了艺术的无限可能,纵使向太阳飞翔的过程很艰难,但无论多么痛苦,他们依然奋力挥舞自己的翅膀,向光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11/26/073979.html

等待处理…

迎着太阳,飞翔

2020/11/25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诠释了艺术的无限可能,纵使向太阳飞翔的过程很艰难,但无论多么痛苦,他们依然奋力挥舞自己的翅膀,向光、向热飞奔。

■ 王宁泊

考上研究生的那个暑假,时间过得特别漫长,一切都像窗外传来的蝉鸣,单调又极其悠长。实际上,这几个月的空闲时间,也是一段难能可贵的自由时光,可以去学习一些平日想学却总因没有时间而放弃的东西。比如对于我来说,出于对欧洲文化的兴趣,一直希望自己能再多掌握一门外语。最终,在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中,选择了法语,并决定利用好这段时间,让自己能够迈进法语学习的门槛。

不知道是在哪里听说,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这句话我想大概是一位法国人说的吧,毕竟任何语言都是优美的。可如果一定要为法语找出称得上“最”的理由,我想法语的连音连颂一定称得上其中之一。不同于汉语每个字发音分明的字正腔圆,法语中每个词在句中都会与前后的词产生关联,就像是一个个严丝合缝的齿轮,整个句子都体现出一种流畅的美感。我想,用“颂”这个词来形容法语的发音,真的是十足的贴切,后鼻音的辅音结尾,舌尖轻轻向上翘,圆润得仿佛一颗刚刚凝固的琥珀,有着光滑的表面和恰到好处的浑浊。

有趣的是,不仅法语的发音规则称之为连颂,法语中的“歌曲”一词,音译过来的名字就叫“香颂”。在我的眼中,香颂就像是一种带着香气的旋律,是为咖啡馆的环境而诞生的音乐。绵软悠长的旋律,时不时高低起伏的人声伴随着提琴与吉他的倾诉,像风声在耳边的窃窃私语,还带着咖啡微苦的香气,似是吟游诗人在街头吟唱着爱情的悲剧。

就像《玫瑰人生》中的琵雅芙,这位打动整个法国的香颂天后。影片用碎片的结构拼凑起琵雅芙的一生——她从小就被母亲抛弃,被一群善良的妓女收养的童年;她长大后与朋友在街头放肆桀骜的日子,穿梭在巴黎的街道放声歌唱,就是在这里,她遇到了改变自己人生的伯乐,音乐经纪人乐佩雷;她第一次站在酒吧的舞台上,在台下几百双眼睛的注视下,她怯生生、扭捏着表演了一曲《乡下姑娘》,在雷鸣般的掌声中不知所措;她在金钱与名气的光环下,逐渐沉浸在酒精、毒品带来的迷醉中,直到待她如父亲般的乐佩雷被人谋杀,琵雅芙倒在地上,哭喊着“我的乐佩雷爸爸!”;她在遥远的美国遇到了自己的爱人马赛,即便对方已经有了妻子,琵雅芙仍然任性地爱着他,不管不顾,她给他写信、用歌声表达浓烈的爱,直到马赛在一场飞机失事中丧生;她在丧失爱人的悲痛中衰老,被疾病折磨,无法端稳一杯酒,无法握紧刀叉,甚至无法完成一场表演;结尾处,在白色的沙滩上,年迈的琵雅芙静静地坐在暖红的夕阳中,浪花被夕阳镀上一层浅金,琵雅芙回想自己的人生,向身旁的女记者娓娓道来。可就在下一瞬间,舞台的聚光灯骤然亮起,黑色盛装的琵雅芙克制着不受控制的手脚,颤抖着走向舞台中央,狰狞着、自豪地再次歌唱……

两个小时的浮光掠影书写了琵雅芙48年的短暂人生。但这短暂的人生却如同一首永不消逝的歌声,游荡在巴黎上空。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引用尼采的一句话:“一切文学余唯爱以血书者”,琵雅芙的歌声,我想也称得上“以血歌唱”。

就像她自己所说,若不唱歌就死了,舞台对于她而言就仿佛是自己生命的舞台。站在舞台上的琵雅芙,纵使她的身躯因衰老与疾病而颤颤巍巍,纵使她的身形瘦弱已如即将飘落的枯叶,可伴奏响起的刹那,琵雅芙的双眸开始绽放出金色的光芒,她体内流淌的巨大能量随着歌声释放。琵雅芙死后,法国人民为她树立了雕像,琵雅芙的歌成为法国一个时代的印迹,而她本人也成为法兰西的一个符号。

说起法国,我们常常想起的一个词就是“浪漫”,这似乎成了法国的一个标签。但,法国的浪漫究竟意味着什么,什么才是法国的浪漫?法国的浪漫是爱情,还是悠闲的生活方式?

或许这些都是,但这只是法式浪漫的表现。在我的眼中,法国的浪漫,是一种对自我生命的热爱。因为对自我生命的热爱,所以不愿让生命之火黯黯无光,不愿让自己未曾闪耀便自夜空滑落,不愿让自己的人生受困于他者的指摘。他们情愿尽情燃烧自己的生命,哪怕如烟火划过夜空,也要释放最绚烂的光彩;他们勇于直面可能的一切,甚至甘愿迎着刀刃飞翔。

《玫瑰人生》中最令我动容的,是琵雅芙听闻自己的爱人马塞飞机失事后的那一组长镜头。当琵雅芙从睡梦中醒来,看到朝思暮想的爱人马赛微笑着坐在床边。阳光从窗帘的缝隙透过洒在房间,给台灯、床沿、玻璃杯,连同马赛本人披上一层温暖的金沙。琵雅芙脸上挂着无法抑制的幸福,走出充满温暖阳光的卧室,进入暗黑的厨房为马赛准备了咖啡。镜头刚刚闪过站立在走廊阴影中,面色沉重的琵雅芙的朋友们,下一秒又随着琵雅芙进入明亮的卧室。色彩的变化使我们心中隐隐不安却又不知为何?接着,当琵雅芙再一次走进阴暗的走廊,朋友们告诉她马赛乘坐的飞机已经失事的时候,琵雅芙惶惑地冲进卧室,发现床边的马赛只是自己迷离而幸福地幻觉。音乐响起,我们听不到琵雅芙的哭声,只能看到她痛苦地哀号,手脚僵硬,跌跌撞撞地冲进走廊黑暗的尽头。

灯光亮起,琵雅芙已经身处舞台的中央,她踩在自己悲痛的边缘,赤足踏进音乐,将所有的哀伤痛苦化作歌声倾吐。

我一直很欣赏希腊神话中一个名叫伊卡洛斯的人物。他与父亲收集鸟的羽毛,用蜂蜜制作成一双翅膀,逃出米诺斯王的迷宫,却因为迷恋太阳的光芒,越飞越高,被炽热的阳光烤化了粘贴羽毛的蜂蜜,坠落在海里。

在我眼中,琵雅芙,乃至与琵雅芙类似的诸如波德莱尔、兰波、马拉美、普鲁斯特等艺术家们,就是伊卡洛斯的化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诠释了艺术的无限可能,纵使向太阳飞翔的过程很艰难,但无论多么痛苦,他们依然奋力挥舞自己的翅膀,向光、向热飞奔,直到最后,无悔地坠落在大海里。也许他们,永远也无法抵达阳光彼岸,可只要挥舞起了翅膀,就已是英雄!

上篇:货 郎
下篇:小桥流水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