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女童和妇女教育: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在京召开,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的亲历者,女童和妇女教育议题的研究者、实践者数十名参加会议,围绕“女童和妇女教育的历史进程”“女童和妇女教育问题域转换”“性别教育研究的展开方式”等议题展开研讨。“妇女教育与培训”是1995年北京《行动纲领》提出的12个关切领域之一,时值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25周年,此次研讨会关于妇女教育的回顾和展望具有特殊意义。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周韵曦
近日,“女童和妇女教育: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召开,座谈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和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众多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的亲历者,女童和妇女教育议题的研究者、实践者参加会议,围绕“女童和妇女教育的历史进程”“女童和妇女教育问题域转换”“性别教育研究的展开方式”等议题展开研讨。
女童和妇女教育进程回顾
1995年北京世妇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提出了12个重要关切领域,“妇女教育与培训”位列其中。25年来,我国女性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男女受教育差异明显缩小。与会学者就中国女性受教育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了讨论。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卫对中国女童教育研究做了历史回顾,提出在为解决女童入学难问题所进行的西部女童教育研究项目中,要整体优化女童教育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才能有效地解决女童入学难的问题。研究不仅要着眼于改变几十所学校、几个地区的女童教育,而是要影响到国家的决策。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满生回忆了1995年举办世界妇女大会的背景、历程和感受。他说,中国的女童教育进展情况一直是一面旗帜,在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妇女教育和女童教育走在发展中国家、甚至中等发达国家的前列。我国的女童和妇女教育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成绩,与几十年来我国重视妇女教育、女童教育、消除性别不平等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铁道总结了当前女童和妇女教育所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在国际教育合作方面的成功范例,即国际理念、国际体制机制、运行机制何以在中国落地;二是如何更好地总结中国所积累的成功经验,从而回馈国际社会。
将理论研究和行动实践相结合
社会性别理论对女童教育有何助益?如何看待女童和妇女教育的现状、提升教育质量……围绕过去和现在女童和妇女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与会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史静寰认为,女童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女童教育最重要的是赋权,使女孩不会因为自己的性别或社会刻板印象产生作为女性的弱势感,反而要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可以由自己做主,社会性别理论能非常好地支撑女童教育研究。她建议,应将社会性别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家长都应该理解、掌握的一种教育方式。
女童教育是追求男女平等、人类平等的一个基石。周卫认为要做到男女平等,首先要在教育机会均等上做到男女平等;其次,国家层面应该在教育统计、教育评价、教育政策,包括对女教师培养、对女校长选拔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性别平等意识。不仅要认识到女童和妇女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开展行动研究,借此解决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女童和妇女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发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蓝建呼吁,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性别问题须纳入校外终身学习领域中。他指出,在社区终身学习这个领域,特别是在农村社区,专门针对促进不同年龄段妇女发展的实践尚不多。他建议应更加关注校外非正规领域、成人领域、社区领域的性别平等问题。
中华女子学院副教授焦健通过分享两个案例提出,国家层面的机构或组织已经具备了性别平等意识,但在社区、家庭、社会层面还缺乏此种意识。她建议,可通过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更多实践,提升对性别平等和女性群体权益保护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在社会层面特别是在学校、家庭中社会性别的敏感性。
如何培养优秀的乡村女教师、社区骨干、带头人等女性精英,推动其发挥聪明才智,也是妇女教育与培训的一个重要议题。对此,北京益创乡村女性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陈琼从社会组织行动层面提出了建议。
进一步推动教育性别平等实践
尽管“妇女教育与培训”领域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妇女教育与培训”仍面临众多挑战,教育领域的职业性别隔离问题具有不平衡性,在STEM等传统男性主导的学科领域女性依然面临众多障碍。关于未来教育领域性别平等推进及性别教育研究发展方向,与会专家也给出了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郑新蓉认为,要用足用好用齐各种策略、资源,把性别平等落到实处,对国际社会性别平等的承诺要更加有力地推进;要深刻反思,关于女童教育、妇女教育的项目及研究人员在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面临的后续动力不足问题。她认为,目前我们的推动力还不够有力,很多美好的理想还没有变为现实,同时对现实的把控还要进一步适应于现实,从而推进性别平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张莉莉通过阐述女童入学难问题、贫困女童失辍学问题、女童生活技能教育等三方面问题,详细总结了1995年举办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国儿童和妇女教育发展的历程。她建议,未来女童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需关注以下问题:弱势女童自信心培育问题,贫困地区女童青春期性教育,女生的专业选择和生涯规划辅导及女生在科技活动中的参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赵玉池博士认为,从社会性别主流化,包括性别平等意识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来讲,我国在某些更前沿的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和经验。未来,我国在性别平等,包括教育中的性别平等和通过教育实现性别平等方面,如何应用和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需要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