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贾莹莹
“刷抖音”“直播带货”“连麦PK”……这些“时髦”的词汇曾经离刘春香的生活很远,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些原本看起来“虚头巴脑”的事儿给她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家住吉林榆树市大岭镇林家村的刘春香今年45岁,因患有天生腿疾无法下地干活。家里土地少,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一年最多能赚几千元,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8年,刘春香参加了当地妇联举办的草编培训班,一下子就被这“坐在家里就能赚钱”的项目吸引了,随着技能不断提升,一年下来增收1万多元。“花自己挣的钱硬气!”刘春香去年添置了金手镯和项链,琢磨着今年再多挣点钱,没想到,因为疫情,草编合作社的外贸订单急剧减少,这让刘春香像泄了气的皮球。
疫情防控期间,面临困境的不止刘春香一人。如何突破困境,在危机中寻新机?吉林省各级妇联积极作为,引领各级妇联组织、巾帼企业和妇女群众合力发展电子商务,带动全省妇女姐妹走上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直播培训,开辟新销路
今年大年初九,愁眉苦脸的刘春香看到了希望。从这天开始,榆树市巾帼草编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周艳文在长春市妇联的指导下,开通了网上直播课程。6名老师,每人2小时,连续12个小时不间断直播,让妇女姐妹随时随地学习。
周艳文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当时的想法就是,让更多姐妹在疫情防控期间也能掌握一项技能,为复工复产积蓄能量。
周艳文没有想到,直播不仅吸引了想学技能的妇女们,还吸引了很多对草编感兴趣的顾客,通过直播互动成功引流,实现了线上零售。深受启发的周艳文开始鼓励合作社的姐妹们都开通直播,一边编、一边播,闲暇时跟粉丝唠唠嗑。参加了长春市妇联举办的直播及短视频营销等实用电商技能培训后,她又通过直播的形式教妇女姐妹们拍摄短视频上传到各个平台,吸引粉丝。
如今,刘春香的直播做得风生水起,粉丝量也节节攀升。起初刚直播时,刘春香不知道说啥,后来周艳文给她出了个主意,跟别人“连麦”,边编边唠嗑,直播间就热闹起来了。自从开了直播,刘春香又有了赚钱的劲头,坐在炕头上开着直播,高兴的时候来段东北二人转,粉丝直接下单。周艳文告诉记者,电商为合作社开辟了新渠道,有近500名妇女开通了直播,通过线上销售,合作社的同期整体销量和去年基本持平。
直播带货,拓展新思路
6月9日,吉林省荣发农业集团董事长孙亚娟做了人生第一场直播带货,半个小时的带货时间,她准备了足足一个星期。从来不看直播网站的她为了学习,特意下载了软件,每天刷屏研究,为了挖掘产品的卖点和背后的故事,常常熬到深夜。“真想不到,看似简单的带货背后竟然得下这么大工夫。”直播中,孙亚娟介绍了菌包、大米、酒等5款产品,引来一波波刷单高潮。
6月9日、7月17日,吉林省妇联举办了两场巾帼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从贫困县、贫困村以及扶贫车间等生产的1000余种产品中精选35种吉林特色产品直播销售,吸引了400.2万人次网络围观,成交额达30.85万元。在省妇联的引领带动下,长春、白山、松原、延边、公主岭等地妇联也先后开展了直播带货活动,缓解了当地农产品滞销难题。
直播带货带来的不仅是产品销量的提升,更“解锁”了女企业家们的发展思路。下了直播,孙亚娟就跟企业管理层制定了企业未来依托互联网发展的思路。“以前我们主要靠淘宝和小程序做销售。”孙亚娟认为,直播能更精准和直接面对消费者、更直观地展示产品。亲身感受直播带货的魅力后,她深信企业会因此迎来新的契机。
打造“网红”,解锁新通路
长春双阳区鹿乡镇被誉为“中国梅花鹿之乡”。28岁的王娇父辈一直从事梅花鹿养殖和销售行业。2014年大学毕业后,王娇放弃了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回到家乡,为这个昔日的传统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几年间,她抓住互联网发展的风向标,不断拓展网络销售渠道。疫情防控期间,短视频直播备受关注,王娇打算把网络销售的重心转移,但无论自己怎么上网“折腾”,始终不见成效。
“从去年就开始做直播,但粉丝量一直上不去。”王娇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账号还总被封。作为女大学生返乡创业联盟中的一员,王娇参加了长春市妇联举办的电商培训班,听专家详细讲解各直播平台的规则、玩法和线上线下引流变现的技巧。“怪不得我的号总被封。”王娇说,由于鹿产品比较特殊,不可以放在平台上直接销售。培训后,她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对自己的账号重新定位,以一个返乡女大学生的人设“重出江湖”,以励志故事引流粉丝到线下,实现流量变现。如今,王娇不仅通过网络吸引了众多顾客,还成了有4万多粉丝的小“网红”。
“妇女愁啥,我们就帮啥。”吉林省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省妇联已录制电商培训相关视频课程43期,全省有1.24万名妇女在线学习,“未来我们还要着力打造一批懂业务、懂市场、懂销售的网络营销师、直播销售员和巾帼电商创业带头人,助力乡村振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