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10/20191030a795302820784bc3a41cd40ab3bab86c.jpg
心理学认为,家庭氛围并不太能影响孩子的智力、人格、特长、能力这些方面,但能影响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为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10/31/064429.html

等待处理…

父母的平和态度,是最好的教育

2019/10/30

心理学认为,家庭氛围并不太能影响孩子的智力、人格、特长、能力这些方面,但能影响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为人父母,首先应意识到:我们的态度,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育儿因素。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抱怨和焦虑,那么孩子有可能会感染效仿同样的抱怨和焦虑,未来随时担忧自己,不敢迈出人生选择。其次,不要太过用力地试图塑造孩子,孩子的智力和很多自身的人格特质,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最终你没法塑造他。最后,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平和态度,就是最好的养育。

■ 郝景芳

有了孩子之后,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起伏过程:突然间做了父母,燃起一股浓烈的冲动,回忆自己的成长,希望从中得出经验教训,避免所有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坑;然后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于是恶补各个流派的育儿和教育观;然后努力想给孩子寻找到最好的环境、资源……然后开始下一阶段的困惑:我的这些努力,能确保培养出一个好孩子吗?

我家小时工的故事

我家换过很多个小时工,很长时间都没相中一个合适的。直到有一天,有一个清清爽爽的小时工,做事利索、干净有条理,主动找活儿,人也可亲,和我们交谈说笑,但不闲言碎语。我母亲一下子就看中了,留下她常来。她每个环节都做得超预期得好,还主动帮我们做收纳。

后来才知道,她虽然看上去挺年轻,但已经有了一个上高中的女儿。但她不是带女儿来北京,恰恰相反,她是跟着女儿来北京的。

她的女儿从重庆一所初中,以美术特长考入了中央美院附中,现在她的女儿在央美附中也是专业课第一。

央美附中每年在全国就有几个中考名额,她女儿就对妈妈说:“我想考央美附中,等着我带你去北京吧。”而她都不知道女儿有画画才能,也不知道女儿是在哪儿学的。她在家每天从早忙到晚,听说女儿要考到北京去,比什么都震惊。

于是,她卖掉了和女儿在重庆相依为命的老房子,筹措了路费和学费,只身跟着女儿来了北京。入学当天,把女儿送进宿舍,交完房租和学杂费,她身上只有60多块钱了。在马路上她寻找能够立即挣钱的工作,遇到一个做小时工的大姐,于是跟着做了这一行。

她说孩子爸爸自从她生了女儿就再没有好脸色了。后来母女俩就自寻生路,相依为命。她在老家做幼儿园老师,也做其它零工。她每日辛苦忙碌,女儿的学业都靠她。她说女儿还考下了钢琴十级和声乐最高级。

她的故事有些出人意料,但其中也有合情合理的部分。比如母亲的坚强、独立、尽职尽责,这些内在素质,而这些我们在第一次见面就发现了她的与众不同。

我家育儿嫂的故事

生了二宝之后,家里老人都难以再帮忙,我急需找一个住家育儿嫂帮忙。当时小区里有一家刚好不再续聘的育儿嫂,我就请到家里来试用。最初我并未下定决心,因为这位育儿嫂希望周末双休,而我周末经常需要加班。

但试用之后,我决定留下她。原因有几个:她表示如果有需要,周末可以加班;她非常爱干净,除了照顾孩子,还主动打扫;她对孩子很好,她完全不多嘴打听任何事。

后来,在闲聊中我们才知道,她有两个女儿,大的在郑州上大学,正准备考研究生;小的在云南老家读高中,也快要考大学了。

谈起两个女儿,她的态度相当随和:“大的想考研究生,我觉得她考不上吧,不过她想考就考吧。小的那个,想学医,非要考妇产科,我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可能是因为喜欢小孩子吧。嗨,就随她去吧。”

偶尔有假期,她就去看女儿。谈起女儿们,她满脸笑意。小女儿 8 岁时喜欢上拉丁舞,她就让小女儿学了几年拉丁舞,直到获得相当高的级别认证。

从母亲身上看到孩子的影子

以上两个故事就是这么简单,从母亲们身上,我们看到孩子们的影子。

身为父母,我们经常想知道:在育儿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例如:好的教育方法,培养出好孩子?好的教育流派,培养出好孩子?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好孩子?好的教育资源,培养出好孩子?

先来看一段来自于《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的描述:“对大多数人格变量来说,共享环境(家庭一般养育环境)对它们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可辨别的影响。这是否意味着共享环境不起作用呢?当然不是。在某些领域,行为遗传学研究已经揭示了共享环境的重要影响,如态度、宗教信仰、政治立场、健康行为,甚至某种程度上的语言智能。另一项新近的研究发现,共享环境解释了适应性领域内的许多人格特质,包括反社会行为、抑郁症、自主机能。”

这些描述是什么意思呢?家庭中的总体氛围,会主要影响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以及孩子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并不太能影响孩子的智力、人格、特长、能力这些方面,但我们能影响到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父母对孩子不必用力过猛,态度平和最好

我们经常在这样那样的工作困扰、自我困扰和关系困扰里回想到家庭和童年。在回溯过程中,我们才意识到父母对事物的态度、父母和自己的关系,对我们成年之后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于是,“原生家庭”这个问题,才一而再、再而三被拿来讨论,似乎所有人都能说说,是怎样的家庭环境,给自己造就了怎样的困扰。只是往往这种回顾和怨责,仅限于回顾和怨责,并没有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超脱和反思。

当我们越来越多意识到“原生家庭”的重要影响,对今天的育儿又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是意识到:我们的态度,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育儿因素。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抱怨,对自己的童年和父母满是怨怒,那么孩子有可能会感染到我们的抱怨态度。他会感觉,将自己的挫败抱怨给童年的父母,是正当的人生态度。当他长大,他也可能会效仿同样的抱怨。

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焦虑,随时担心自己或孩子会遭遇失败,孩子有可能会把这种焦虑的担忧烙印成自己的“工作模型”,未来随时担忧自己,不敢迈出人生选择。

其次是意识到:我们在很多方面,不需要用力过猛。我们需要知道,孩子的智力和很多自身的人格特质,跟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营造的氛围,我们创设的环境,对于孩子一些根深蒂固的特质而言,影响微乎其微。

所以父母们不要太过用力地试图塑造孩子,最终你没法塑造他,只是会把这种“太过用力”的态度,变成他内心中“太严苛的超我”。

最后是意识到:我们对自己生活的平和态度,就是最好的养育。

上篇:没有了
下篇:心静万物生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