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安康 游晓飞
暑假到来,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报名上各种培训班。但有些培训班非但不能助力孩子学业,还会让您误时又误钱,这些陷阱您都知道吗?
小音妈妈为小音报了某培训机构的补习班,并交纳了培训费用,但课程还没上完,培训班却关闭了。于是她找到培训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李某,要求他解决问题,结果他写下两年之内还清剩余培训费的欠条后也再无音信了。小音妈妈傻了眼:已经交了费报了班,培训班却失踪了,这可咋办?最后,小音妈妈将培训机构、李某诉至法院,要求二者返还培训费15920元。
问题一:剩余的课程是因为培训班关闭了才没有上成,这笔培训费肯定是要还的吧?小音妈妈让李某写的欠条有用吗?
首先,在这个案件里,双方存在教育培训合同关系,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现因合同已经无法继续履行,培训机构当然应当退还相关费用。
其次,李某作为培训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向小音妈妈出具了欠条,应当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故法院最后判决二者退还15920元。也就是说,如果判决生效后他们还不返还费用,小音妈妈不但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培训机构的财产,还可以申请执行李某的财产。
问题二:好好的培训机构说跑就跑,怎么这么坑娃?还有哪些坑快说说。
培训机构说跑就跑,不知道娃开不开心,家长肯定是很郁闷的。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乱象,在此也分别给大家提个醒:
一是一些培训机构的报名、收费流程不规范,导致孩子耽误了学习时间,家长维权艰难。一些培训机构以较低的价格吸引家长报名,但不与家长签订书面合同,收费账户也不是以培训机构名称开户的银行账户,甚至多次拖延最终未提供实际培训,导致出现纠纷甚至培训机构跑路,家长维权难。
二是一些培训机构口头夸大培训内容,涉嫌虚假宣传。近期法院受理的案件中,承诺包上知名中学、参加国外著名舞台演出,实际未能兑现而产生纠纷的案件时有发生。一些培训机构在宣传时用词夸张,口头承诺“名师授课”“一对一教学”“包教包会”等内容,但书面合同中并无相应约定。学生上课后发现名不副实,难以举证的同时也打乱了学习计划。
三是一些培训机构不具备规范的教学场所、师资力量,管理混乱。在近期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一些机构存在人员管理混乱、授课老师频繁更换、无教学大纲、无监控设备等情况。一些培训机构为了经济利益,在不具备相应办学条件的情形下,盲目扩大招生范围,对培训场所的设施安全、教师资格及人员素质均无法保证,不但无法达到培训的效果,还有可能发生危害或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恶性事件。
问题三:那我们作为家长有什么能做的?快给我们点儿避坑指南。
在教育培训活动中,家长应当要求培训机构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并开具正规发票或收款收据。家长在报名前,还可以对培训机构进行实地考查,了解培训机构的实际营业场所及师资人员情况,确保孩子在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中接受培训。必要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公开渠道提前查询相关机构的企业信用信息、涉诉案件及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等情况。总之,就是家长尽量通过靠谱的方式,选择靠谱的机构。
希望我们的避坑指南能对家长有些许帮助。暑假来了,也祝小朋友们都能愉快顺利地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