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论坛以“激荡家国情怀·促进融合发展”为主题,突出家庭视角和文化内涵,通过来自两岸的五位优秀家庭代表分享家风传承故事,以及两岸大学生和家庭同台诵唱经典、家庭联谊结对等活动,传承优秀文化,感悟家国情怀,促进两岸家庭心灵相通,共同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吴军华
□ 李菁雯
一颗中国心,两岸家国情。
6月16日,第十一届海峡论坛·海峡妇女论坛开幕式上的“拉家常·共奋斗”两岸家风故事分享会已经过去10天了,但全国“五好家庭”获得者、台胞家庭代表薛清德,依然清晰地记得他在会上讲述家风故事动情时的振臂一呼:“在座各位,赞同出生在台湾的我们与大陆十几亿同胞是炎黄子孙、同样是中国人的,请给予赞同的掌声。”他话音刚落,全场掌声经久不息。
本届论坛以“激荡家国情怀·促进融合发展”为主题,突出家庭视角和文化内涵,通过来自两岸的五位优秀家庭代表分享家风传承故事,以及两岸大学生和家庭同台诵唱经典、家庭联谊结对等活动,传承优秀文化,感悟家国情怀,促进两岸家庭心灵相通,共同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越融合必定越幸福
再过三个月,薛清德在福建平潭安家立业就整整20年了,他总是这样向别人介绍自己:“我是新平潭人。”
1964年,薛清德出生于台湾彰化县,他暗暗想着身为炎黄子孙,应当做个好学生,认真读书,长大后成为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什么是家风?什么又是家训?出生于农民家的薛清德,对家风的理解是来自父母一辈子的勤劳耕作和乐善好施,从父母身上学到“存善念、践善行”,因此在教育子女、传承家风上,他也以身教为主。在他的影响和鼓励下,两个女儿都读了“社会工作者学系”,将青春奉献给社会。
与薛清德不同, 40年前,黄丽真抓住港澳向福建等地开放移民的机遇,从福建移居澳门。而后带着在港澳创业的经验回内地投资,如今事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孩子也顺利接班。回顾这一路走来的经历,她感慨万分:“这一切离不开国家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好政策,没有祖国做坚强后盾,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事业发展和幸福安定的生活。”
如今,全国妇联执委、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妇联常委、澳门妇联总会副会长黄丽真表示,澳门妇联总会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一直秉承“关心妇幼,服务社群”的宗旨,服务澳门千家万户,积极共建美好家园,使得20年来澳门妇女事业发展取得可喜的成果,澳门妇女们的幸福感不断提升。“未来,澳门妇女也将在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继续发挥巾帼力量。” 她坚定地说。
清廉家风四代传承
首届全国文明家庭、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获得者谷豫东深情回忆起他的父亲“四有”书记——谷文昌:由于家庭贫困,儿时的父亲放过牛、做过长工,当过打石匠,印象里父亲的手掌结实而粗糙,这是苦难生活留下的痕迹。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父亲始终对党和人民怀着深厚的感情,决心将更多人民拯救出苦难。
如今,“先拜谷公,后祭祖宗”已成为东山群众的清明节风俗。深受人民敬仰的父亲,在生活上却没有为自己和家人“争取”过半点“照顾”。
“不留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父亲工作手记上的这句话也深深地影响着谷豫东和家人。谷豫东母亲史英萍在父亲去世后一周内,拆除了家中的电话,连同父亲的自行车一并上交党组织,她说:“这是老谷交代的,活着因公使用,死后还给国家。”
岁月流转,家族血脉在延续。今年,在少先队入队仪式上,小孙子作为代表在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发言,他说:“我的太爷爷谷文昌和太奶奶史英萍,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我一定会传承好,发扬好!”这句话,就是谷家人的家风传承。
女性勇做民族脊梁
“今天我们探讨家风,我们也可以在其中找到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委、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凌友诗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心灵的共同家园,作为中华儿女,两岸应该共同携手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凌友诗出生于台湾眷村,十七岁移居香港的经历,让她有着一份不一样的家国情怀,她认为今天的中国妇女,要讲权利,更要讲责任:“在我看来,今天中国女性的一个重大责任,是端正己身、安顿家庭、孝慈兼修,做民族的脊梁。”
“妇女的境遇是检验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尺。”来自台湾金门的民意代表陈玉珍,则由五四精神讲到妇女人权运动,她指出,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加剧,当今的中国妇女克服了封建礼教下父权与夫权的束缚已历四代人,虽说妇女得到了解放,但人格的充分舒展与妇女幸福的充实,仍存在诸多的问题。
时至今日,女性仍然被期待恪守“持家”的妇德,同时还得外出工作,拼搏于职场,也就是集持家、养家于一身,兼具传统与现代双重角色负担。从这方面看,两性的差距在扩大化而非缩小。因而,越来越多的妇女不婚、不孕、不生、不育,陈玉珍呼吁多加关注这一社会问题,为妇女发声,关爱妇女,并为她们争取更多的权益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