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9/6/pc201906266a1e7840463f47c4af3a72ccf282de52.jpg
□ 滕云 “多难兴邦”的确有道理。就像四川长宁地震,所见新闻中很少有煽情之作,大多是客观而平和的“硬核”。既无坏事变好事,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06/26/061053.html

等待处理…

应对天灾,需专业精神和机制设计共同保证

2019/6/26

□ 滕云

“多难兴邦”的确有道理。

就像四川长宁地震,所见新闻中很少有煽情之作,大多是客观而平和的“硬核”。既无坏事变好事,也无坏事坏到家。笔者认为,这与震区所发生的事实本身有莫大的关联。

事实本身是什么呢?比如,450人专家组安全评估,中小学幼儿园是重点;危重伤员集中接受一对一治疗;官方没有发起大规模捐助活动,对已收到的2700万元捐助,宜宾市专门成立以纪委书记为组长的抗震物资适用管理监督组,并将出台专门的抗震救灾物资使用管理办法;6支专业地勘队对54处地址灾害隐患点和406座水库进行安全排查;建立“帐篷儿童之家”;志愿者开通“儿童乐园”,帮助孩子尽快走出震后恐惧;农商银行推出“重建家园贷”,不需抵押,利率一半……

这份冷静源自机制,就更值得激赏——中国需要灾难时刻的专业精神,而专业精神的锤炼显然需要时间。

其中最为令人赞许的,当属这次地震预警。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围绕地震预测的话题,舆论曾有激辩。反对者称,预测难度会导致误报,误报又会引发恐慌。这个逻辑从先验的角度本不值一驳,毕竟恐慌跟生命没法相提并论。

此次地震,四川宜宾提前10秒预警,贵州毕节提前31秒,成都提前61秒,共向川、滇212所学校发出提前预警,通过广电和网络共向13市州79区县发出预警……这证明,关于地震预警,已经形成了专业系统的机制和网络。

从预测到预警,一字之差,性质却天壤之别。在这个背景下,对10秒能干什么的质疑,只是技术性问题,同样不能相提并论。

天灾面前,不可能不恐惧。而如何应对天灾,最大限度地减少恐惧,化解恐惧,则是需要靠专业精神和机制设计来保证的。

上篇:寒暑假儿童“看护难”该如何破解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