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思想下传统性别立法技术的完善》
作者:范辉
立法的好坏与立法技术运用的巧拙紧密联系,性别立法技术影响着性别法规范的好坏。本文认为,以我国传统性别为例,理学思想指导下的宋、明、清立法者继续从纲常礼教下形成的性别差等立法原则出发,使传统中国性别立法在结构技术和表述技术上不断发展完善。但是,理学思想的僵化也导致立法技术应用目标的转变,即由注重家庭、生活性别关系调控转为通过礼教性别差等观念的强力维护达到加强专制统治的法律效果,使传统中国的性别立法观念与技术和两性平等越走越远。
来源:《政法论坛》2018年第6期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与批评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作者:邱高 罗婷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其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评。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与批评在中国的接受与实践,顺应了中国的社会变革、妇女解放运动与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不仅对中国妇女理论研究、女性文学创作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促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发展。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4期
《瓦拉赫诗歌的女性主义倾向》
作者:于健 赵沛林
约拿·瓦拉赫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特拉维夫诗派”的主要成员。作者认为,她的人生经历坎坷多难,折射出以色列建国前后一代青年女性投身社会变革的足迹;她的诗歌创作在现代希伯来诗歌史上独树一帜,显示了可贵的探索精神和艺术追求。在诗歌内容上,她大胆突破传统的宗教教义(无论是犹太教还是其他宗教)和伦理信条,具有振聋发聩的表现力度。同时,她对创作方法的大力开拓也表现出对形式的功能有着深刻理解。从赓续传统的意义看,她的诗所包含的终极关怀依稀透露出古老的犹太经典的余韵。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衣服与女性观念:卜万苍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左翼转向》
作者:杨弋枢
女性解放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的重要话题。处于历史交替时期的左翼电影并非一开始就有完整的女性解放观念,左翼电影的性别议题甚至常常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卜万苍在左翼转向前后导演的作品,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巧妙地借助服装这一文化符号重新塑造女性形象。《桃花泣血记》《母性之光》《三个摩登女性》是卜万苍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作者认为,这三部影片呈现出卜万苍的左翼转向症候,这里既有阶级书写与女性书写的内在关联,又有对新女性的“摩登”意涵的全新观察和诠释。
来源:《文艺研究》2018年第11期
《我国校园性骚扰法律规制探究》
作者:袁翠清
校园性骚扰已经是全球教育领域的普遍现象,成为危害当今校园环境的毒瘤,人们对于校园性骚扰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我国现行的有关校园性骚扰方面的法律还存在着法律概念缺位、法律定性模糊、法律法规不健全、司法救济困难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中美校园性骚扰法律规制的对比分析,我国应完善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校园性骚扰举证责任、构建校园性骚扰申诉程序等。
来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