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10/201810295e2a06ba7d01495c8fdf47bc07277096.jpg
夏忠惠(右三)和少数民族姐妹们在一起。 夏忠惠手写寄语。 主人公简介夏忠惠 1951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10/29/053835.html

等待处理…

新疆阿克苏地区村医夏忠惠

47年行医谱写民族团结一家亲

2018/10/29

夏忠惠(右三)和少数民族姐妹们在一起。

夏忠惠手写寄语。

主人公简介

夏忠惠 1951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康其乡赛比墩村村医,曾任村妇代会主任。20世纪70年代初成为赤脚医生,从医40多年来,她共诊治患者50余万人次,为贫困群众垫付医疗费和农资、煤、粮款近30万元,受到了全村维吾尔族群众的爱戴。她曾登上中国好人榜,荣获自治区道德模范、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新疆十大杰出母亲、自治区优秀乡村医生等称号。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袁鹏

“在我最苦、最难的时候,是维吾尔族乡亲们帮了我,甚至我的生命都是他们给的。他们帮我一次,我就要十次、百次地回报、帮助他们,直到永远!”

从13岁来到新疆至今,夏忠惠在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康其乡赛比墩村生活了54年,如今,67岁的她仍旧保持着浓浓的四川口音。54年间,夏忠惠将赛比墩村作为自己的家,视维吾尔族群众为自己的兄弟姐妹,用医术服务村民,尽自己所能帮助村里的困难群众,用一颗感恩的心和赛比墩的乡亲们共同谱写了一段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佳话。

赛比墩村是个只有1500多人的村子,在这里,除了夏忠惠和另一家村民是汉族外,其他村民全部是维吾尔族。20世纪60年代,父母双亡的夏忠惠随老乡来新疆寻找生计,当时,她只有13岁。夏忠惠清楚地记得那个傍晚,她和一名老乡来到了赛比墩村附近,正在饥渴交迫、不知去往何方时,一位名叫吾斯曼·吾拉因的村民发现了他们,得知他们无家可归,热心的吾斯曼叔叔把他们接到了家里,并拿出家里仅有的一个馕给他们吃。看到夏忠惠年纪还小,吾斯曼一家收留了她。

此后,夏忠惠就留在了赛比墩村。吾斯曼夫妇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夏忠惠也成了这个维吾尔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从那时起,我就跟这里的维吾尔族孩子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玩,后来我还上了学,一直读到了初中,还在村里成了家。”夏忠惠说。

1971年,19岁的夏忠惠在村民的推荐下,参加了县上的村医培训班,之后在赛比墩村当起了赤脚医生。

当时村里只有一名医生,没有卫生室,夏忠惠只能上门为村民看病。她每天背着药箱,穿着白大褂穿梭在各家各户,出诊就靠两条腿走,鞋子不知道走坏多少双,后来有了自行车,自行车也不知被她骑坏了多少辆。只要听说谁家有人生病了,她背上药箱就赶去看病。

改革开放之初,夏忠惠和丈夫在县里率先办起了面粉加工厂和榨油房,从此以后她家的日子逐渐红火起来。家里有钱了,夏忠惠没忘村里的乡亲们,总是向那些看不起病的乡亲及时伸出援手。

村民吐尼亚孜·麻木提的妻子即将临盆,因没钱住院,吐尼亚孜·麻木提望着呻吟不止的妻子急得团团转。夏忠惠得知后立即赶到他家,帮助其妻子生产,终于,孩子顺利降生。吐尼亚孜·麻木提怯生生地拿出已捏出汗的17块3毛钱。夏忠惠说:“把钱留下吧,给妻子买点营养品。”临走时,她还把自己的棉衣脱下来包在孩子身上,并留下200元钱。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1998年秋天,70多岁的村民沙迪克·居鲁克不小心被电锯锯断了手臂,住院三天后就再也拿不出钱治病,只好回到家中。夏忠惠得知后,主动来到老人家中为他治疗,不但没收过一分钱,还经常给老人买些营养品。老人身体恢复后对夏忠惠说:“夏医生,你人太好了,干脆就做我的女儿吧……”从此以后,夏忠惠又有了一位慈爱的维吾尔族父亲。

2007年7月的一天,因超负荷工作,夏忠惠在行医路上体力不支晕倒在路边。一位老乡发现后立即将她送去县医院。“夏医生住院了!”消息很快传遍全村,村民们纷纷为她送来了鲜花、营养品。库尔班·居买尔大叔家里比较困难,他步行十几公里送来了10个鸡蛋。看到这一切,夏忠惠流着热泪对儿子说:“赛比墩这个家对我多好呀!”

回顾在赛比墩村多年来的工作生活,夏忠惠说:“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和村里维吾尔族老乡们闹过什么矛盾,乡亲们也从来没有因为我是汉族对我另眼相待,我们相处得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近年来,赛比墩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渐渐好了起来,村卫生室不仅开展正常的门诊医疗服务,还承担了家庭随访、慢性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夏忠惠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已经退休,但还是会经常到配套齐全的村卫生计生服务室里来,看看有什么需要提供帮助的。

对于当选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夏忠惠激动地告诉记者:“能作为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参加这次盛会,我非常高兴。我希望以后还能继续为村里的维吾尔族乡亲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回报他们到永远。”

上篇:休言女子非英物 夜夜龙泉壁上鸣
下篇:喜迎妇女十二大宣传步入高潮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