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朝清
今年春节前后,在北京当空调安装工的“北漂”何自兵先后从网上买回两个镜头可以360度旋转的监控摄像头设备,一个安装在四川阆中市望垭镇老家其中一个房间的墙壁上,一个安装在屋外房檐下,他只需在手机上点开与监控设备绑定的APP登录账号,就可以随时观察家里的情况。(4月14日《成都商报》)
远隔千里,通过安装监控实现数字化“远程陪伴”,犹如一个现实缩影,见证了留守家庭的生存状态。
社会流动的加速,改变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家庭的命运。为了谋生及家庭经济创收,许多农民背井离乡进城务工,将子女托付给祖辈“隔代寄养”,一年到头见不上几次面。
长期不能陪伴在子女身边,进城务工人员或多或少都会对自己的“失陪”心存缺憾和愧疚,而近年来留守儿童受侵害案件的频频曝光也令他们担心不已。毕竟物理距离的遥远会带来两代人之间的心理隔阂,父母长时间、经常性角色缺席容易造成亲子关系淡漠疏远,也会让留守儿童出现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难以保障等问题。作为无奈的“自救”之举,安装监控的“远程陪伴”既是一种观念创新,也是一种情感表达。通过科技手段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让父母与留守儿童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依然“若比邻”,实现了对孩子的异地监管与情感关怀,也让家长们安心。
然而,安装监控的初衷是千里传递家庭温暖,但如果处理不当或许会适得其反,带来负面效应。在摄像头下,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父母看见,这会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为了赢得父母的称赞,孩子们往往会进行印象管理,这既有利于纠正一些不好的习惯,也可能过早地学会功利、算计与表演。家庭理应是一个私人空间,孩子们也有自己的隐私。在镜头下懂事、规矩,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没有摄像头监控的地方也依然如此。倘若孩子们对“隔空的陪伴”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就可能会将其视为“痛苦的樊笼”,影响身心健康。
透过安装监控“远程陪伴”这面镜子,有助于读懂留守家庭的痛与爱。不让孩子们孤独成长,依靠安装监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治本之策一是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儿童可以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在流入地上学,不再留守农村;二是加快精准扶贫步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不必远走他乡打工。唯有如此,才能给孩子一个有父母陪伴成长的温暖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