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王江平
□ 苏璐萍
“这几天天气变化无常,给咱外孙裹厚点,别感冒了。”初春之日,家住乌鲁木齐市体育馆路508号大院的吾斯曼·米特来到同院的马光智家,不停地叮嘱着。随后,两人搭着肩膀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介绍“这是我老弟马光智”“这是我老哥吾斯曼”。
两人的缘分要从15年前吾斯曼一家搬进508号院那天说起。
当时正值盛夏,烈日当头,眼看快到午饭时间,吾斯曼家却堆得大包小包,灶台也没腾出来,夫妻俩坐在单元门前的楼梯上,又渴又累。就在这时,马光智来了:“你们是新搬来的?东西都收拾好了吗?”简单寒暄后,马光智回家拎了一壶开水递给吾斯曼:“你们先喝点水,我回家准备午饭,中午就在我那儿凑合一下。”
“真是及时雨呀,那顿午饭吃得我们心里暖暖的!”吾斯曼说。从那时开始,吾斯曼和马光智两家人相互走动起来,越来越熟悉。随后经历的一些事,让吾斯曼更加认定了马光智这个兄弟。
以前,吾斯曼是跑长途运输的货车司机,有一次他快到库尔勒时车坏了,人生地不熟,身上的钱也花完了。“我就给常在一起吃饭的朋友挨个打电话,他们都说没钱借给我。”吾斯曼说,就在自己拿着电话不知所措时,马光智的号码映入眼帘。吾斯曼犹豫再三,给马光智拨了过去,“没想到他二话没说就给我卡上打来1万元。还有一次,也是车坏到半路了,凌晨3点多,老弟带着零件打了个车就去找我。大冬天呀,他跟我一起在外面修了3小时车。我知道,他是真心帮我。”马光智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让他俩距离一下拉近了。
“我经常出差,只要我不在家,老哥每天都会去我爸那儿转一圈。”马光智说,一次,刚好赶上父亲高血压犯了,吾斯曼把老人送到医院,夫妻俩轮流守了好几天,“只要有老哥在,我们出门就很放心,有什么事他都会照应着。”
就在这样的相互“麻烦”中,两家人越走越近。得知自治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兄弟俩主动找到社区,要求结成亲戚。至此,他俩有了一个共同目标——让508号院的邻里们也能像他们两家一样团结互助,亲如一家。
508号院老年人多、出租户多。虽说在社区管理下,小区环境改善了不少,但吾斯曼、马光智兄弟俩还是想做点什么。他们想到了堆满垃圾的地下室、墙皮脱落的楼道。“我们想号召居民每家出点钱,把垃圾清理一下,再把楼道墙面粉刷一遍。”马光智说,他们的想法得到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执法局“访惠聚”驻三山社区工作队、社区的大力支持,“驻社区工作队、社区出大头,剩下的我们平摊,每家300元。”
刚开始思想工作很不好做,兄弟俩被居民骂出来好几回,有人觉得他俩多管闲事,甚至有人怀疑他们想从中“捞钱”。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我们先从各自所在楼栋入手,说服了绝大多数居民。还有10户不愿意,我和老弟各垫了1500元。”吾斯曼说,2017年6月,看着粉刷一新的墙面和干净整洁的地下室,没交钱的居民也把钱补上了。别的楼栋的居民也纷纷找到他们,要求清理垃圾、粉刷楼道。
如今,只要是508号院的事,大部分居民都会出一把力。就拿重刷小区护栏来说,当兄弟俩把想法告诉社区,社区立刻就买来油漆。“本来社区要雇人刷,我们哥俩一想,自己干吧。没想到很多居民都过来帮忙,还有的看到饭点了,给大家做了抓饭。”马光智说。
“大家已经不分彼此了。”吾斯曼告诉记者,508号院的邻里关系和谐和睦,2017年组织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居民们每家带一道拿手菜开了百家宴,那天街坊邻里一共来了400多人,热闹极了。
吾斯曼、马光智兄弟俩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如今,每逢周一,508号院的居民都会准时到社区参加升国旗仪式,“党的政策这么好,‘访惠聚’驻社区工作队、社区干部工作给力,街坊四邻团结互助,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