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3/m201803286d8fb58652a4439ea28d75cc832423ec.jpg
□ 盛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生命的另一种告别。25日,记者从浙江省殡葬协会了解到,今年清明期间,浙江各地实行江葬、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3/28/047559.html

等待处理…

提倡生态葬要有多重保障

2018/3/28

□ 盛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生命的另一种告别。25日,记者从浙江省殡葬协会了解到,今年清明期间,浙江各地实行江葬、海葬等生态安葬的逝者达到300余位。(3月26日新华网)

人终有一死,告别人世后,如何处理身后事是绕不开的问题。传统观念对葬礼非常看重,特别是有些地区认为厚葬才是对逝者的怀念和敬重,导致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现象不绝。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最少要修建2000万座墓,占用10万亩土地,这还不包括陵园的绿化、办公和公共设施等占用的土地。同时,墓地年均损耗建筑材料1100万立方米,其中天然石材等不可再生资源占到50%以上。而且,墓地的消耗每年都在递增。如果不改变传统的墓葬方式,将来很有可能“无地可葬”——这绝非危言耸听。

近年来,从民政部到各地都在大力推广包括海葬在内的节地生态葬。2013年2月28日,民政部门出台政策鼓励生态安葬骨灰:海葬、树葬等或由政府买单;2016年2月,国家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葬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浙江等地先行先试,倡导节地“生态葬”,值得肯定和赞赏。

但实事求是地讲,“生态葬”在不少地方叫好不卖座,问的多选的少,观望的多实施的少。有的地方为了倡导多种形式的生态葬,甚至不惜采取强制平坟的手段,但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并未顾及或尊重人们寄附在传统仪式上的慎终追远诉求,没有考虑到民众接受生态葬的心理基础。

提倡生态葬要有多重保障,方能收到实效。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策引导,消除思想误区,逐渐扭转传统观念,移风易俗,形成绿色环保殡葬文化;其次,要有基础设施保障,应加大投入,发展殡葬设施,为生态葬提供方便;第三,要有相关服务保障,加强安葬后续日常管理,让亲属情有所寄、哀有所托、祭有所处;最后,要有法律制度保障,通过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努力把绿色环保殡葬纳入法制轨道。

说到底,倡导生态葬不能脱离现实语境和民意基础,要尊重民众的亲情诉求,完善相应保障机制。如此,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践行文明、积极、向上的丧葬观念,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土地。

上篇:快递包装新国标应有鞭策机制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