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丽婷
春节前夕,在位于河北省魏县东代固镇后闫庄村的绿珍食用菌有限公司包装间里,几十个妇女坐在高高低低的凳子上忙碌着,有的在用刀子削杏鲍菇根,有的在按大小不同装袋称重,有的在负责打包装箱。
“搁以前,这冬天没事儿干,妇女们就凑起来打打麻将,扯扯闲篇。现在家门口有了企业,我们都来上班了,来挣钱了。”东代固镇北张庄村村民魏书玲笑呵呵地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现在正是杏鲍菇销售旺的时候,企业需要人,咱在这儿忙活几天,企业有赚,咱也跟着多挣钱。”
吸收更多妇女来上班
魏县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冀鲁豫三省交界,全县人口105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县的“帽子”戴了30多年。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彻底摘掉“穷帽子”,魏县聚力产业扶贫,积极搭建“公司+农户”就业扶贫平台。
绿珍食用菌公司总经理赵全军介绍说,他原先是做钢材生意的,这几年看到魏县县委县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扶贫优惠政策,决定转型做农业,办一家食用菌公司,带动贫困户致富。2017年6月,公司投入生产,很快就让周边好几个村子的农民搭上了脱贫致富的便车。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公司上班的,除了10位男性,其余的都是女性,有128人。
面对着面在给杏鲍菇削根的韩秀娥和魏俊丽住在附近的北张庄村。韩秀娥家种着十多亩果树,一年大多时间就是侍弄果园。冬天里,果园里的活儿不多了,就腾出手来到公司打打零工。魏俊丽家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一年下来也就挣个万儿八千,平日里她在建筑工地上当小工。“那活儿累,不像在这里轻松、暖和。”
东代固镇党委书记段献鹏介绍说,这些女工最高的一个月可拿到3000多元,最少的也能拿到1500元,每个贫困户每月还会多拿到100元~200元。“企业正在筹建新厂房,要扩大生产规模,到时会吸收更多妇女来上班。”
贫困户受益公司发展
走进绿珍公司的厂房,记者看到一排排长势很好的杏鲍菇。技术员周玉浩介绍说,这些杏鲍菇是用玉米芯、秸秆等农业废料培育的,既可以变废为宝,又可以让大家增收致富。废弃的菌棒还成为了农民二次培育杏鲍菇的“宝贝”。
原来,绿珍公司所用的菌棒只利用一边,而另一边会被丢掉,后来,沙口集乡与绿珍公司开展合作,依托高等院校的科技支持,将企业生产杏鲍菇的二茬底料再利用,帮助贫困户在庭院里建立起杏鲍菇温室大棚。
沙口集乡刘屯村贫困户王张凤在乡、村和绿珍公司的帮助下,2017年10月建了一座80平方米的庭院温棚,发展杏鲍菇种植。大棚里安装了智能温度、湿度计,绿珍公司技术人员随时了解大棚的生产条件,及时进行技术指导。仅用了20多天,王张凤家的首茬杏鲍菇就出棚了,收入3500多元。
据公司总经理赵全军介绍,目前来公司领二茬菌棒的贫困户有四五十户,2018年预计会覆盖320户贫困户。
“扶贫不仅仅是简单的救济米面油,更重要的是让困难群众有产业、有活干、有钱花,树起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沙口集乡党委书记李彦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