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涵涵
不少上班族新父母都会有这样的烦恼:谁来照顾孩子?请个阿姨不放心,还得交给自己亲爹妈。最近宁波有个孩子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困惑:“婆婆帮忙带孩子,半年要价15000元,这个钱,到底该不该给?”(据《半岛晨报》)
按照该女网友的自述,婆婆是在带了近一个月孩子后提出要收钱。那么这个“带孙费”就包含多种含义:
也许是刚刚几个月的“奶娃”又哭又闹不好带,让人心焦;也许是老人年岁大了,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有点吃不消;也许是儿媳没有给予适当的安抚并表达感激之情,让婆婆觉得委屈,或是有了小孩开销变大,但儿子儿媳撒手不管、毫不领情……
“又不是请保姆,为啥要给钱?”儿媳的帖子代表了不少人的看法。的确,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爷爷奶奶带孙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很多时候,老人不仅要带孙子,甚至还要自掏腰包养孙子,遇到不讲理的儿子媳妇,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还得承受子女的种种埋怨。在他们看来,老人带孙子不应该和金钱挂钩,否则就是伤害亲情。这种观念的普遍性造就了部分年轻人“生而不养”的借口和约定俗成的“带孙潜规则”。
有网站做了调查,大部分网友支持给“带孙费”,因为半年一万五,每个月也就2000余元,这个价钱想请到好的保姆根本不可能,何况保姆哪有自己的婆婆尽心尽力又让人放心?
笔者以为,“带孙费”还不能只算经济账。老人帮忙带孙子,本身就是一种亲情的自然反映,老人带孙子,既是对子女的帮衬,也是一种劳动付出。因此,对于子女来说,老人放弃带孙子的报酬,是对子女经济、情感上的支持,但并不代表带孙子就是他们的义务,不能当作理所当然。
我国法律规定,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在父母有抚养能力的情况下,小孩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并没有法定抚养教育义务。同时,依照民法通则第93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因此,老人对孙辈没有法定或约定的抚养义务,有权向子女索要劳动报酬。可见老人向子女收取“带孙费”是合理合法的。
而从伦理上说,无论带不带孙子,子女都应尊重老人的意愿。如果老人帮忙带孙,子女一是要从言语上、行动上表达感激之情,让老人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二是要适当给予劳动报酬,既是一种回报、感恩父母的方式,也可以成为分担育子成本、纾解家庭矛盾的润滑剂。
近年来,索要“带孙费”的报道时有见诸报端,还曾经有老人诉诸法律并胜诉。据此可见,索要“带孙费”不是简单的家务事,而是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法制观念进步的表现。从支持老人索要“带孙费”的法院判决,到大部分网友对“儿媳”网友的劝诫与批评,在父母与子女、义务与权利、亲情与责任之间厘清了一条界线:换位思考、互相尊重、加强沟通、和睦相处,方是正确处理好家庭矛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