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2/m20180203ef75a2a624824eed8dc80ec938a2e34d.jpg
□ 秦风明 报载,前不久,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石门村“食无忧种植专业合作社”的10余名成员,带着精心制作的锦旗,来到山西省农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2/03/046245.html

等待处理…

科技扶贫也要“私人订制”

2018/2/3

□ 秦风明

报载,前不久,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石门村“食无忧种植专业合作社”的10余名成员,带着精心制作的锦旗,来到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敲锣打鼓感谢农科院的姚建民老师。原来,在姚老师的指导下,村民们学会了渗水地膜种植技术,原来亩产200公斤的谷子地,取得了426公斤的好收成,村民丰收不忘谢恩人,于是有了上面的一幕。

这条新闻着实让笔者感叹,姚老师教给村民的农业技术,真是“接地气”的先进适用技术,村民用得起,也能用得好,自然受到欢迎和赞誉。但在笔者的基层采访中,却常常看到另一种情况:同样的投入、同样的种植方法,在一些偏远地区却难以产生理想的“扶贫产出”,农户感觉无望,脱贫内生动力削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农科技术不对路,农民看不到效果,尝不到甜头,逐渐失去了信心。

因此,笔者认为,在科技扶贫举措上,既要解决共性问题,也要解决个性问题,要“私人订制”,避免“大水漫灌”。土壤应该选用什么肥料?作物品种是否需要更新换代?出现病虫害该如何防治……地头的问题不一而足、千变万化,都需要农科人员把技术送到每一块地头,方能解决群众脱贫路上的难题。决策者深入实地调研,专家学者走进田间地头,和农户面对面交流,制定出的政策,研发出的成果,才能转化为老百姓脱贫的动力。

随着扶贫工作进入攻城拔寨的攻坚阶段,无论是定点扶贫,还是行业扶贫、片区扶贫,农业科技始终是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有效武器,笔者希望,在运用这个攻坚武器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考虑群众的接受程度,制定更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等条件的技术标准,精细指导,慎重推广,实现科技扶贫的精准化,从而让农业科技真正成为农民脱贫的利器,点燃贫困户的脱贫希望,加快贫困地区脱贫的步伐。

上篇:“我永远忘不了帮助过我的妇联干部”
下篇:特色腊味做成一村产业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