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姚改改
出生12天,洗澡时发现骨折,后被确诊患有先天性的成骨不全症,即俗称的玻璃人、瓷娃娃;3岁那年,全身上下骨折了数十次;从出生到14岁,骨折了不下百次……如今,36岁的她,身高不足一米,常年坐在轮椅上,却鲜见脸上有悲伤。她不仅乐观,而且自强不息。她叫童莹,来自浙江省衢州江山市一个普通家庭。
上天给了童莹一个不健全的身体,却赋予了她一双无比灵巧的手。由于生病,童莹的母亲全职在家陪她。为了缓解经济压力,母亲零碎时间就帮衬着做一些编织活儿。在母亲的影响下,小童莹七八岁时就开始做编织。而且她并不觉得繁复,反倒觉得很好玩,便当做了一个长久的爱好。
因为家住楼层比较高,上下楼不方便,长期以来,童莹的活动范围只有家中的“一亩三分地”。又因为窗台“高高”的,童莹能看到的外面世界不过是一尺的天空。“爸爸妈妈很关心我,把我的生活起居照顾得很好,但日子太无聊了,精神世界很空虚。”即便是现在回忆起那段时光,童莹仍会涌出浓郁的低落情绪。“就像生活在一个无形的监狱里。”童莹坦言,那时也有过很消极的想法,但又无计可施,唯有“忍”。
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童莹重生了,她从未想到日子可以像现在这样过!2008年,童莹学会了上网,开始通过网络接触外面的世界,也开始有了朋友。随着微商的兴起,有朋友建议她可以把自己的手工编织作品发到朋友圈去卖。童莹忐忑地尝试着发了上去,不料还真有人来询价购买,三双毛织婴儿鞋一共100元,这是童莹的第一单,而且还是外省单。那一刻,童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终于,她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了,尽管这个价值在旁人看来很小。
2016年,童莹随父母搬到了新住处,居住在一楼。借助小板凳,她能走出家门,有幸用全身感官触摸到这个久违的世界。蓝天白云,青草绿地,常人司空见惯的事物,她百看不厌。
“2017年的3月8日,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童莹满脸兴奋地回想着那天发生的一切。在她的劝说下,父母终于放下各种担心顾虑,给童莹买了一辆电动轮椅。看着自己能“走”那么多路,童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到大街上去摆摊。“买电动轮椅的钱,是我靠微店赚来的。”童莹颇自豪地说。
打定主意便行动,童莹激动中略带紧张,把车速调到最慢,朝着离家不远的广场驶去。不过10分钟路程,但母亲十分不放心,手拿各种织品,紧紧跟在童莹身后。
第一次面对面与人做买卖,童莹“毫无章法”。别人问她东西多少钱,她说不知道,喜欢什么就挑什么。可能是天气渐热,毛织品并不怎么受欢迎。出摊第一天,童莹没卖出一件。可她并不气馁,转而开始编手链卖。
“第一条手链卖了三块钱,到现在都不舍得花。”过了好几天,童莹的小摊才卖出首单。因而这来之不易的三元钱,她格外的珍惜。
从此以后,只要天气好,童莹吃过午饭就去摆摊,直到晚上九点左右才回家。“其实,国家政策挺好的,每个月的各种补贴,足够日常的基本花销,但我更想自己挣钱养活自己。”童莹坚定地说。
考虑到自己编织的作品还有些粗糙,童莹又抽出一部分时间去网上找教程,跟着视频一点点学。“我希望以后能做出更加精美的作品。”提及新年展望,童莹如是说。如今,童莹的日子变得忙碌而充实,内心也从空虚变得成就感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