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8/1/m20180120dd3f167547814c5cb0311910de3e4b7d.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镌刻在东林书院门口的这副楹联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8-01/21/045784.html

等待处理…

读书声,是一座城市最动人的文化之音

2018/1/21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莫兰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镌刻在东林书院门口的这副楹联曾经铺陈在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的书桌上,指引他们的一生,而读书声也成为各个时代最有穿透力的文化之音。当下在上海、河南等地街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幢幢悦读亭、朗读亭,为琅琅书声遮风挡雨,俨然一个个深阅读的文化地标,涵养浸润着一座座城市的氤氲书香。同时,它也是深阅读回归潮的一个缩影,反映了近年来民众文化观念的变迁脉络。

曾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提速”和手机APP的全面“入侵”,传播变得更加流动,传播时间被分割得更加琐碎,“快餐式”信息更受青睐,冗长沉重的深度内容被敬而远之,浅阅读“当道”。与之相对应的是,书店规模缩水,图书馆人数剧减,大部头著作滞销。

然而,缺乏深阅读的世界是危险的,本该力求深邃的思想因为阅读的表面化而只能流于浅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自述所读之书不过数种,明代学者尹宾商《兵机》一书认为 “疾行无善步,疾歌无袅音,疾书无劲画,疾啖无馀甘”,清代名臣曾国藩也强调“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可见从古至今,浅阅读都不为大家所提倡。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认识到深阅读的重要性。网络作家和菜头在《碎片化生存》一文中描述了自己习惯于浅阅读之后的极度恐慌:“我已经没有办法读书了……我突然觉得极度的恐怖和绝望,觉得自己和一台自动机器没有什么区别:用眼睛读取一条信息碎片,用机械臂作出转发、回复、跳过三种选择。”“思想决定出路”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将求索的根须深植于知识的土壤之中,汲取养分,让自己精神强大,思想饱满,灵魂深刻。这就需要深度、完整的阅读。

而悦读亭和朗读亭正是契合民众深阅读需要而生的精神家园。从今年8月上海的7000余座曾经被垃圾、废品占领的“脏乱差”公用电话亭逐渐变身为悦读亭,以借书亭、阅读亭、电子亭、漂流亭、名人亭和一本亭6种主题亮相街头,到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贴心设置的朗读亭,它们的出现,给试图回归深阅读的人提供了通往彼岸的桥梁、心灵的庇护所、精神的休憩屋。把门一闭,世界与我无关,只剩我与自我对话,字字声声,都是一座城市最动人的文化之音。

没有文化滋养的城市,楼宇再入云,街道再宽敞,人口再密集,GDP再富有,也只是一片贫瘠的文明荒漠。人人都平等享有学习的权利,随处可以找到宁静舒适的阅读场所,随时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如此书香气浓郁的城市才能积淀深厚文化,成为文明高地。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在《关于天赐的诗》中曾感慨,“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之所以拥有天堂的模样,正因其所蕴藏的文化分量。

上篇:古都洛阳:冬天里的朗读亭
下篇:特殊的家庭特别的爱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