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霞,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自1991年初进入扶贫系统工作,长期从事扶贫政策研究。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耿兴敏
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引人注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5年共减贫6600多万人,年均减少1300万人以上。脱贫攻坚不仅创造了我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为全球减贫事业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2017年12月27日至29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2018年确保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实现20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就女性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和相关话题,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采访了在扶贫战线工作了20多年的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苏国霞。
记者:苏司长,您在扶贫战线工作多年,作为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有哪些感到自豪的工作感受可以与中国妇女报读者分享?
苏国霞:我是幸运的,一直从事扶贫工作,和我内心的愿望是一致的。20多年来,亲眼见证了农村贫困地区从行路难、用电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到村村通路、通电,大部分家庭通自来水,住房、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有保障。我先后走过400多个贫困县,能够感受到贫困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2015年11月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了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确定了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5年来,我们减少了6600多万贫困人口,创造了中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就,为全球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名职业女性,能够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参与消除绝对贫困这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我感谢这个时代。
记者: 在这几年的扶贫工作宣传中,有哪些女性的力量和贡献让您印象深刻?
苏国霞:农村妇女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2016~2017年,我们每年评选全国脱贫攻坚奖,每次都有杰出的女性获奖者。最让我感动的是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唐寨镇唐寨村农民李娟。李娟同志2012年被确诊为脊髓性空洞症,全身只有脖子以上可以有限活动,体重仅25公斤。但是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
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李娟利用互联网帮父母销售自家滞销水果,在县电商协会帮扶指导下,用嘴咬着触控笔在手机上进行微商销售,不仅解决了自家卖水果难题,还帮助附近贫困户销售酥梨8万余斤,实现收益5万余元,她不但自己脱贫致富,还带动了街坊邻里共同实现稳定脱贫,成为远近闻名的“电商CEO”,成立了砀山娟秀电商公司,注册水果“祥奥娟”品牌,入驻京东砀山馆,她的精神和成绩,带动了更多贫困残疾人走上电商脱贫之路。这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是中国妇女吃苦耐劳的典范。
记者: 今后这两年可以说任务艰巨,越往后脱贫攻坚任务越重,“硬骨头”怎么啃,对于民生短板中的有关贫困老人问题,妇女脱贫尤其是农村女性提升主动脱贫意识,积极参与到脱贫奔小康的社会实践生活中去,您有何建议?
苏国霞: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贫困人口的结构确实在变化。 对他们,国家要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农村并没有出现农业劳动力女性化或女性更加贫困的趋势。这可能与中国农村家庭的功能有关,既是一个社会单元,更是一个经济单元。对于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只要你身体健康,心智正常,就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因为自己是女性就把自己摆在弱者的地位,自怨自艾,总希望得到别人的特殊照顾,你就永远不会有出息。
记者:从事扶贫政策研究,参与扶贫开发重大决策制定和重要文件起草工作,担任新闻发言人,作为职业女性,您自己在平衡家庭责任和保持工作积极状态方面有哪些经验?一路走来,可否分享一些调整提升自己的法宝心得?
苏国霞: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男性和女性都要承担家庭的责任,这并不是女性需要特殊对待的问题,需要特别解决的困难。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家庭是力量的源泉,我从不认为照顾家人是负担。人人都需要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如果你能正确地理解这个问题,就会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