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8/m201708288b56d306a76544288fd0e3534b41fcf9.jpg
编者按 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每十个娃当中至少有一个尿床,且患病率远远大于就诊率。有研究显示,35.7%的家长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8/28/041722.html

等待处理…

长期使用“尿不湿”显著提高儿童遗尿症发病率

新生儿就可训练“把尿”老传统“把尿观”更科学

2017/8/28

编者按

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每十个娃当中至少有一个尿床,且患病率远远大于就诊率。有研究显示,35.7%的家长因为孩子尿床问题责骂过孩子。专家提醒,遗尿问题其实是大脑皮层调控中枢发育的问题,但部分家长会将其怪在孩子的顽皮头上。而因儿童排泄异常导致的儿童心理障碍,往往被看作是仅次于学习障碍的一个重要问题。有统计表明,大小便训练竟居儿童虐待起因的第二位。

我国著名儿童泌尿外科专家文建国教授提出,长期使用纸尿裤而忽视排尿训练的儿童,一岁以后,甚至两岁以后才开始把尿,显著提高了遗尿症的发病率。而我国传统的早期把尿训练,不完全依赖纸尿裤,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排尿控制的发育,从而让遗尿症发病率呈现最低水平。还有调查显示,老一辈人育儿观里的把尿可能更科学,尿不湿的使用会提高儿童遗尿症的发病率,延迟婴幼儿把尿训练的年龄并不利于孩子排尿控制的发育。而我国福建闽南文化中也有从出生第三天就开始为孩子把尿的传统习俗。近年来,西方许多国家也开始悄然流行自然育儿理念,鼓励妈妈们给婴儿把尿,尽量减少“尿不湿”的使用,甚至还出现了专业如厕训练师,指导适龄宝宝学会自己上厕所。专家认为,婴儿从出生就开始把尿训练,父母与孩子将从多方面受益,真正的如厕训练应该是“体验、观察、互动、沟通、习得”,是父母与孩子的信任、尊重和爱。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吴军华

■ 李菁雯

近日,美国一个环保组织鼓励产妇给婴儿“把尿”,参与活动的妈妈们感叹说,以前总看周围的人都在给婴儿使用“尿不湿”,没想到“把尿”会这么简单又环保,更没想到婴儿会这么快就适应了“把尿”。可她们或许不知道,把尿可是咱们中国育儿的老传统。

而在今年“世界遗尿日”的现场宣教活动上,国际尿控协会儿童委员会委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著名儿童泌尿外科专家文建国教授也提出,对婴儿发出的排便信号做出反应并逐渐养成规律,父母与孩子将从多方面受益。

还有调查也显示,老一辈人育儿观里的“把尿”可能更科学,尿不湿的使用会提高儿童遗尿症的发病率,延迟婴幼儿把尿训练的年龄并不利于孩子排尿控制的发育。

婴儿“准备好了”的信号,常在父母的等待中错过

幼儿的独立如厕训练常被认为是儿童发展和家庭抚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式阶段,但如厕训练年龄的变化、如厕训练的态度和方法以及“纸尿裤”的使用在婴幼儿控尿中枢发育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福建闽南文化传承中素有婴儿出生第三天“把尿”仪式的习俗,文建国教授团队的研究提示,过去认为新生儿或婴儿膀胱没有抑制排尿能力,只要膀胱被充满,通过简单脊髓反射排尿就会自动发生,极少或不通过高级神经中枢调节。而新生儿尿动力学研究证明:膀胱膨胀时的苏醒机制在新生儿期已经建立,足月儿和婴儿排尿也有高级中枢参与。

以此作为从出生开始把尿的理论研究,文建国教授研究团队认为:新生儿出生后就存在不稳定膀胱的观念应该重新认识,婴幼儿期排尿是个“行为学独立事件”。婴儿大小便习得行为是一种操作条件反应,养育者根据婴儿大小便表情暗号或婴儿生活规律,亲子互动,回应孩子的需求,发出“嘘嘘”信号,训练婴儿建立条件反射,以一定的姿势愉快排尿。这也是闽南文化中从出生第三天开始为孩子把尿的习俗理论的科学实证。厦门研究团队专家、澳籍民间科学家LEELEE AOW老师的妈妈,则已为她的6个孩子用传统方法把尿,并以此方法成功训练了她11个孙子中的7个。

在西方育儿经中,1962年美国一位教授发表题为“以儿童为导向的大小便训练”文章,该理论认为0~1岁孩子无法控制括约肌,大小便训练最佳年龄要等到2岁,在身体上心理上都“准备好了” 才开始训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个理论被西方世界广泛接受,并成为美国儿科协会“儿童大小便训练”指南的核心指导思想。致此,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一次性纸尿裤。但LEELEE AOW老师说,此项1170个孩子的研究,竟然没有涵盖0~1岁儿童的参与。

儿童下尿路症状与家庭养育行为实证研究项目研究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生李杏指出,由于幼儿习惯了纸尿裤,表现出对尿湿的不敏感,“准备好了”的信号常在父母的等待中错过。延迟训练导致家长过多依赖纸尿裤,也使得孩子习惯了边走路边在尿布上大小便,在以后学着坐便时就可能不会用力;因为随时、多次小便,膀胱储存尿的功能和排空功能就得不到锻炼;再者,使用一次性尿裤或尿布如果不及时更换的话,污染的尿裤和尿布还很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和发生尿布疹。

传统的自然“把尿观”重新引起关注并悄然流行

西方大多数家长开始注意幼儿的大小便习惯,是在孩子们入托或上幼儿园时。由于习惯了舒适的尿片,许多孩子在排便训练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抵触,此时由于时间的紧迫,家长常常会采取激进的训练方式迫使幼儿独立进行大小便,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如可能使儿童产生焦虑、大小便失禁、大小便退缩或拒绝等行为,同时也加剧了父母的急躁情绪。有统计表明,大小便训练竟居儿童虐待起因的第二位。

近十几年来,由于对主流如厕训练方法的质疑,一种自然育儿理念开始引起关注。提倡者Boucke认为,在婴儿出生到五六个月就有一个排泄功能学习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就开始关注孩子的身体语言、声音和排泄模式,如果成人对婴儿的排泄要求做出反应,帮助孩子以一定的姿势排泄,可以建立成人和婴儿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被称为排泄沟通,也可称为养育者辅助式婴儿大小便训练。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40多岁的“三孩妈”阿蔓达·詹纳自主创业,指导适龄宝宝学会自己上厕所,摆脱尿不湿,成为英国育婴行业首位专业如厕训练师。詹纳说,中小学和大学教师协会将发布一份关于小学生未进行如厕训练的危机报告。因为孩子不会自行如厕,一些家长在接孩子放学时会收到老师给他们的一袋脏衣物。詹纳甚至还遇到过9岁还不会自己上厕所的孩子。

一些西方父母开始对这种状况感到不满,因此婴儿早期大小便训练法悄然流行,其实这也正是我们中国式的传统把尿法。“基本上纸尿裤是婴儿期最大的花销,把尿不仅可以省钱,还能够培养孩子规律的排尿、排便,为日后真正的如厕训练和早日甩掉纸尿裤做好准备。”记者的一名刚做了母亲的朋友说。

如厕训练还与婴幼儿“人格”形成密切相关

许多人都认为,对孩子进行如厕训练只是为了告别尿布,对其心理层面上的意义并不了解。用网络搜索“如厕训练”最有可能跳出来的关键词就是“肛欲期”——这是精神动力学鼻祖弗洛伊德最早提出的有关“如厕训练”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孩子在2~4岁的时候,以体验和满足排泄感受为核心。在这一发展阶段,孩子需要“恰到好处”地被允许自由体验和学习排泄的感觉,同时家长也需要通过合理引导,建立孩子的如厕习惯。弗洛伊德的理论里,经历了过早或过于严格排便训练的孩子,长大后则容易形成刻板、固执、吝啬、控制欲过强的人格;反之,太晚如厕训练,或者让孩子完全依赖尿布,长大后则容易形成邋遢、放纵、过于不羁的人格。

有研究显示,35.7%的家长因为孩子尿床问题责骂过孩子。李杏提醒,遗尿问题其实是大脑皮层调控中枢发育的问题,但部分家长会将其怪在孩子的顽皮头上。大小便训练的好坏不仅会影响今后儿童的排便和排尿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儿童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等,如社会技能的发展(如社会退缩)、自我概念、自主性的发展。而因儿童排泄异常导致的儿童心理障碍,往往被看作是仅次于学习障碍的一个重要问题。

李杏认为,真正的如厕训练应该是“体验、观察、互动、沟通、习得”,支持这部分运行的,恰恰是父母与孩子的信任、尊重和爱。

越早进行如厕训练可明显减少儿童遗尿症发病率

儿童夜遗尿,俗称“尿床”,排除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偶发的情况,在临床上指5周岁及以上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专家指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每十个娃当中至少有一个尿床,且患病率远远大于就诊率。

虽然目前关于究竟是把尿好还是使用纸尿裤好仍有许多争议,到底妈妈们该如何选择,仍需要大数据的调查结果支持。

文建国教授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杜玉开教授团队及包括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团队、深圳儿童医院团队参与调查了我国尿不湿使用及其对尿床发病率的影响,通过初步的大数据调查,已经得出明确结论:长期使,甚至两岁以后才开始把尿,显著提高了遗尿症的发病率。而我国传统的早期把尿训练,不完全依赖纸尿裤,是非常有利于孩子排尿控制的发育,从而让遗尿症发病率呈现最低水平。该项研究结果目前已投稿至2017年意大利召开的国际尿控年会并作为大会发言,必将引起国际上对该领域研究的关注,更有利于找出最合理的把尿开始时间和较合理的尿不湿使用方法。

作为研究参与者,李杏表示,研究说明老一辈的把尿训练其实有一定科学道理。制定适合于国内外不同文化特点的训练标准和方法,对指导家长、儿科医生、保育员、幼儿教师等相关人员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大小便训练是有益的。并且,婴儿从出生就开始把尿训练,父母与孩子将从多方面受益:如保持孩子灵敏的感觉,始终感知自己的身体,保持对排泄需要的意识;锻炼孩子肌肉,学习如何主动控制括约肌;通过帮助孩子的排泄,培养更为密切的关系,增进亲子感情;在与婴儿“排泄沟通”的同时,父母学会辨认孩子的身体语言,关注孩子的需求,提升育儿能力,也让宝宝获得自尊与自信。

此外,把尿训练还将减少因大量使用纸尿裤而带来的环保压力。一项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市场调查资料显示,这4个国家在2014年纸尿裤的使用量分别是:英国35亿片、美国270亿片、澳大利亚2亿片、中国180亿片,而中国的使用量近年来可谓飞速增加,从1998年的0使用率激增至2016年的210亿片。假设一个孩子使用纸尿裤到两岁半,期间大约使用约6000片,这需砍伐4.5棵树木作为木浆原料。由此,这4个国家仅2014年为了生产纸尿裤而砍伐的树木就为3750万棵。目前纸尿裤的处理和处置方式主要为掩埋、焚烧和随意丢弃,但由于纸尿裤不溶于水、难于降解,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而对于传统的部分国人随地、随意把尿等行为弊端,李杏建议,如厕行为应培养其社会科学性,把尿训练也需在指定地点范围内进行,她说:“摇动摇篮的手养育了世界,关注孩子的未来也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我们倡导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的育儿模式,也应尊重、回应和满足婴儿的需求。”

上篇:没有了
下篇:癌痛发生率超六成 七成患者忍着不治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