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7/7/m201707125cebd7c10d69421ba22084ec627e4c09.jpg
奥斯卡的奖项最终能否体现多元与平等,并不仅仅取决于评委的多样性,它跟许多因素都有关,比如有多少女性获得提名、电影产业中女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7-07/12/040326.html

等待处理…

奥斯卡——太大男子主义了

2017/7/12

奥斯卡的奖项最终能否体现多元与平等,并不仅仅取决于评委的多样性,它跟许多因素都有关,比如有多少女性获得提名、电影产业中女性从业者的现状等。

拷问奥斯卡中的性别平等程度,与反对奥斯卡中的种族主义,是文化多样性、自由平等诉求的两个侧面。虽然看起来是不同的议题,却并非各自割裂、不相关联。

■ 陈亚亚

近年来,公众对奥斯卡缺乏多样性的批评越来越多。尤其在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奥斯卡被提名演员中没有一位有色人种之后,更是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奥斯卡被抨击为“太白了”(Oscar So White),甚至还有明星宣布要抵制奥斯卡的颁奖礼。有人认为,奥斯卡奖项之所以缺乏多元性,源于其自身体系有问题。2012年就有媒体做过统计,发现奥斯卡评委的年龄中值为62岁,其中白人占94%,男性占77%,简而言之主要是老年男性白人,这些人的审美趣味单一、滞后,且较少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奥斯卡的公正性,不利于其良性发展。

2016年,奥斯卡的评选机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在公众呼吁下决心改革,公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承诺到2020年评委中女性和少数族裔的数量将翻一番。这次改革打破了奥斯卡奖投票权的终身制,引入淘汰机制,同时致力于增加女性和少数族裔的席位。那么,这次改革的成效究竟如何呢?最近在大众的拭目以待下,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公布了奥斯卡2017年度新增的774位评委成员名单,这些人的背景各异,分别来自57个国家,如果他们全部接受邀请的话,那么奥斯卡评委中男性的比例就将从2015年的75%下降到72%,而白人的比例也将从92%下降到87%。从这个数据来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改革力度似乎并不是很大。

不过,奥斯卡的奖项最终能否体现多元与平等,并不仅仅取决于评委的多样性,它跟许多因素都有关,比如有多少女性获得提名、电影产业中女性从业者的现状等。据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一项调查,2016年电影票房的统计数据显示,票房排名前250名的电影导演中,女性仅占7%,相比2015年甚至还下降了2%。在这些影片的制作人员中,女性编剧仅占比13%,女性执行制片人占17%,女性制片人占24%,女性编辑为17%,而女性摄影师只有5%。显然,如果电影产业中女性从业人员太少,即使评委想要更多的女性获得提名,也只能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

根据女性媒介中心(Women’s Media Center)公布的数据,在过去十年里,奥斯卡非演艺类奖项里女性提名者只有19%。从历史上看,只有12部女性执导的电影获得过最佳影片提名,仅占全部最佳影片提名的2.3%。此外,女性从未被提名过最佳摄影奖项,最佳导演奖的情况也差不多,自从2008年凯瑟琳·毕格罗获得过一次该奖项外,它就被男导演们垄断了。今年这种情况仍没有改善,没有一位女性获得最佳导演奖或最佳摄影奖的提名,在所有非表演类奖项中女性提名者只占20%,仅有微弱的进步。对此,有人指出或许继前两年“奥斯卡太白”的指责后,将引发新一轮关于“奥斯卡太大男子主义”的争论。

当然,女性从业者的多寡与影片是否反映多元性别、是否彰显性别平等有一定的关系,但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即使是女性导演、参与制作的影片,也可能存在性别歧视、性别刻板印象。而要从影片内容来对此进行分析,是非常困难的,远不如某些数据来得简单、直观。例如前些日子走红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它是彰显了女性意识,还是展现了男权思维模式,以及它到底是不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就有很多争论。对此下判断需要对电影情节进行细致的解析,而这样做很耗费精力,往往只能用来分析个案,而不可能对所有影片都如此处理。

那么,有没有简单、便捷的方式呢?近年来,国际上推出了贝克德尔测验(Bechdel test), 也称为贝氏测试法或性别歧视审查制度,用于检查电影中的性别平等意识。该测试法出自美国艺术家埃里森·贝克戴尔的漫画作品,主要由3条规则构成:一是电影中至少要出现两名女演员,且她们有自己的名字;二是这些女演员之间有对话;三是对话主题不能只涉及男性。2013年,瑞典某影院经理人艾琳借鉴这3条标准发起“A名单运动”,即满足以上3条规则的影片可以获得一个A标记,用以说明这部影片中性别平等的程度。

这个标准是不是很高呢?我们可以来看什么样的电影不符合标准:当电影里的女演员都没有名字,或者只有一个女演员有名字时;当女演员之间没有对话,或者她们的对话只涉及男性时。显然,这个标准不难达到,甚至可以说是很初级的要求。此外,还有调查数据显示,在1990年到2013年发行的电影中,通过“贝氏测试”的电影是“低投入,高产出”,不仅成本低了35%左右,且在同样投入的条件下还能多赚钱。由此可见,推动电影中性别平等的实现,不仅可以实践一种政治理想,还可以获得现实利益,是名利双收的事。

不过,贝氏测试法仍需要对剧情进行分析,操作并不方便。后来,有关机构与科研人员合作研发出了一款软件和一套标准,用于精确衡量女性角色在荧幕上出现的频率和时长,结果显示男性在荧幕上出现或发声的时长通常是女性的两倍。即使是在奥斯卡获奖影片中,女性的荧幕时长和说话时长也只分别占到32%与27%,与男性的差距还是挺大的。该研究同时还显示,由女性主导的电影票房比男性主导的票房高出16%,可见这种差距并不是市场导向的,可能源自于某种意识形态上的滞后。

最后要强调的是,拷问奥斯卡中的性别平等程度与反对奥斯卡中的种族主义,是文化多样性、自由平等诉求的两个侧面。虽然看起来是不同的议题,却并非各自割裂、不相关联。显然,女性不能仅仅被女性白人所代表,要看到女性少数族裔的存在,反之亦然。国内这几年来各种电影节、评奖活动正在繁荣发展中,但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讨论还太少,围绕奥斯卡的这些争议是一个有益的参考,可以提醒我们在早期发展时就有意识地做一些改进。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上篇:没有了
下篇:厉害了!各国维和女军官齐聚北京参加培训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