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近日,云南民族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联合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举办“推进性别平等,促进社区和谐”实践活动。其中,利用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促进少数民族群体融入社区及多民族有机团结,在基层社区推动女性参与社区治理并利用性别平等理念为社区内女性提供服务,探索社区内的信息化养老与健康养老新模式,成为本次实践调研活动关注的重点。
■ 杨国才 刘晓航
近日,云南民族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联合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举办“推进性别平等,促进社区和谐”实践活动。50余名师生围绕“社区少数民族群体生存与发展状况”“社区妇女参与社区治理状况”“社区老龄人养老情况”等问题,走进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关上中心区社区,展开调研与实践。
利用“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模式促进多民族有机团结
作为多民族地区,云南省在发展道路上一直注重民族政治、民族经济、民族文化建设,贯彻多民族同努力共发展的理念。其中,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采用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有机团结与进步。
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提出是对多民族社会结构断裂的纠偏和修复,它是一种新型、多向、平等的社会结构模式。其中,积极促进社会融合是构建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最为普遍有效的经验。这要求消除社会结构分隔,消除社会资源排斥,消除社会心理疏离。
本次实践地——昆明市官渡区关上中心区社区是一个集行政办公、金融商业街区、楼宇经济、会展中心、居民楼院为一体的多元化新型城市社区,其中有建制小区27个,常住人口34062人,流动人口近70000人。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模式是该区所采用的重要的管理方法。
关上中心区社区采取了众多措施促进多民族有机团结:根据本社区多民族分布特点搭建桥梁,为社区百姓提供就业机会;开设少数民族便民服务绿色通道,推出少数民族信息服务平台、少数民族微信服务平台,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服务信息,并通过该平台,完善少数民族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民族政策宣传,把党和国家最新的少数民族政策及时传达给辖区少数民族同胞,让辖区少数民族同胞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并及时享受到政策的优惠;开展“社区文化大舞台”“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活动”“万人经典诵读”“幸福杯乒乓球大赛”等活动,整合社区多样性文化资源,促进多民族共同发展。
民族团结是历史发展的长期积淀,是社会进步的深深印迹。关上中心区社区利用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模式进行社会管理,使得各民族居民之间和睦相处,促进了社区融合。
以实际行动推进社区内的性别平等
参与本次实践活动的师生还就社区内女性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就女性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而言,女性表现出较高参与度;女性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比例普遍高于男性,在扶贫济困、帮助困难户的志愿活动中,女性参与的积极性也相对较高。
此外,关上中心区社区还以实际行动推进社区内的性别平等。社区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具备较强的性别平等意识,有意识地将社会性别平等的理念贯穿在日常工作中:在处理社区中的家庭关系、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流动女性就业机会、女性社会福利政策等方面,均根据女性工作、生活的实际特点,因人制宜,设计、制定具有性别色彩的解决方案,切实地为广大妇女服务,用实际行动推动男女两性在社区中平等发展。
社区管理者还主动为社区中的女性安排就业岗位,在这些管理者看来,女性受制于传统性别文化及现有就业行情的影响,相对于男性,找工作更为困难。为此,社区在推动社区内女性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为妇女提供培训和就业信息;另一方面也鼓励并主动接收女性到社区中工作。
探索信息化养老与健康养老新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关上中心区社区通过建设信息监测平台及开展“健康老龄化”服务探索新的养老模式。
利用大规模的统计分析数据,关上中心区社区实现了对老年人口的动态监测与实时服务,在推进社区养老模式的数据化管理上做出了尝试:以家庭养老为主,运用数据化管理平台,建立居家老年人信息库,实现养老信息数据化;推出为民呼叫平台,社区老年人均有呼叫器,可直接呼叫社区服务中心;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每街道、小区、小组、楼层均有小组长,通过“层层管理”的方式为老年人服务;建立社区二维码“身份证”网格化管理微信服务公众平台,社区居民通过“扫一扫”功能关注关上中心区社区公众服务号,关注社区相关动态。
“健康老龄化”也成为关上中心区社区养老服务的一大特点。关上中心区社区以社区为依托,不断健全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并将社区内企业办公楼改造成老龄活动中心,设置各种各样的活动场地,方便社区内老龄人进行文体活动;此外,关上中心区社区还以“健康老龄化”为目标,使生活在本社区的老人达到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并开设老年大学,教老年人舞蹈、乒乓球、书法、手工艺,使其达到精神愉悦。
本次实践活动提醒我们,要注重从基层社区入手,推动性别平等工作,了解社区内不同群体,尤其是包括女性、少数民族、老年人在内的弱势群体的需求,链接社区与高校资源,使得理论可以切实与实践相结合,扎实有效地开展社区服务。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