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须虫
17日,朋友圈被一段名为《春节自救指南》的约7分钟合唱视频刷屏。这段合唱绘声绘色地表演了一个年轻人春节回家被七大姑八大姨逼问的场景,引起很多网友的共鸣。(1月18日《都市快报》)
《春节自救指南》唱出了年轻人回家需要面对的各种逼问:有没有对象?要不要相亲?是不是又胖了?一个月工资有多少?这种形式比充斥媒体的各种抱怨多了几分戏谑的成分,看起来的确耳目一新。而且,结尾还指出“收起我们的分歧,团圆才是我们的话题,搓麻将到天明”,道出了年轻人渴望理解、期盼开心过春节的心声,很多网友纷纷点赞转发,不少人直呼“快上春晚吧”“如果上春晚估计能解决不少家庭矛盾”。
站在年轻人的立场上看,他们在城市打拼,面临着很大的生活压力,试图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婚恋情感、经济收入等方面有难以言表的痛感,不愿轻易让人触碰,这也是本能的自我保护,这些都应当得到父母和亲朋的理解与尊重。更何况,春节假期不过几天时间,哪怕善意的关心再浓烈,都不可能解决现实问题,留下的多是徒劳的唠叨罢了。与其如此,何不一起快快乐乐地团圆过节呢?
同样的,从父母长辈的角度来看,可怜天下父母心,催婚也好,要子女作出改变也罢,相信出发点都是真切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平常的关心鞭长莫及,到春节时显得尤其急切。或许因为观念上的差异,使得这种“中国式的关爱”让人接受不了,但是,父母的想法仍然值得尊重。重视个性、注重隐私,并不意味无须包容。一味地恐惧、抱怨又未尝不是一种自私?更何况,人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圈子里,春节回家可能遇到的“逼问”与心理刺激,在平常的社会生活场景内都会发生,只是时间与方式不同罢了,都需要坦然去面对。
其实,问题的根源更多的还是观念冲突,要想赢得相互的理解与包容,唯有做好沟通,逃避、搪塞都不是解决之道。父母应该多体谅子女在外打拼的不易,将关注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过好晚年生活。而子女应更主动,在平时的电话里和日常的沟通中,要多向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对婚姻、事业的真实想法和打算,沟通多了,障碍自然就会少。而春节团圆气氛深厚,正是一个沟通的良好契机,两代人不妨坦白、真诚地交流,争取达成理解与共识,也是为假期过后的生活铺垫好幸福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