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苏建军
如何让自己和乡亲们富起来?如何让更多的人富起来?河南巩义市礼泉村农场主郭朝芬的脱贫致富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日前,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来到巩义市康店镇礼泉村的邙山岭上,看到这里一望无际的果木林,在深秋的风雨中展现出丰收的景象。这是杏福农场的所在地,五十多岁的农场主郭朝芬高兴地对记者说,多少年前,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天这么好的收成。
礼泉村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林果业,到90年代达到鼎盛,后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林果业急转直下,果农纷纷改种,林果种植面积急剧下降。再后来,康店镇实施“万泉工程”引水上岭,当时,正在企业上班的郭朝芬马上看出邙山岭大有可为,于是带头在庄头岭发展小杂果。
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她都在田间地头琢磨果树种植技术。在别人看来,这里的林果业属于夕阳产业,在这里创业是自寻绝路。但郭朝芬并不理会,她奔忙于果树研究所、林业局和田间地头,慢慢掌握了种植技术。她的果园郁郁葱葱、果实累累,产销两旺,大家称她为“女能人”。
这是郭朝芬实现的第一个致富目标:让自个家富起来。
之后,她和果树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采取“返租倒包”,把零星土地从乡亲们手中租过来,完善基础设施,再承包给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在郭朝芬和乡亲们的齐心协力下,逐步建成了新品种试验果园1个、精品果园3个、示范果园6个,年年引进新品种,每年不少于3个,引进一批、试验一批、示范一批、推广一批,新品种达到了120余个,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也形成了小杂果种植和经营基地,产业延伸到周边村,种植户发展到800多户。
郭朝芬又把有一定技术基础、有追求的果农组织起来,成立小杂果协会,建立制度,每月开例会,讲授知识技术,现场解答问题,使果农在最短时间内学到了管理新技术。不仅如此,她还创办了公司,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品牌,申请包装箱专利,派出销售人员设点推介销售,培养果农的信誉意识,让果农不仅会种果树,还要学闯市场。
为了解决有机肥需求,郭朝芬又搞起了种养结合,也带来了林果和鸡鸭双丰收。近年来,小杂果基地又成为生态旅游区,区内道路硬化了,两边种上观赏树,山上野生的酸枣也被嫁接了优质大枣。春天举办赏花节,秋天举办采摘节,收入又多了几成。
如今,在郭朝芬的带动下,乡亲们尝到了辛勤和智慧带来的甜头,仅她自己的果园,每年支付给周围乡亲的工资就达五六百万元。
至此,郭朝芬实现了第二个目标:让乡亲们富起来。
经过多年的积累,无论是种植技术,还是市场销售,郭朝芬都形成了一整套很有成效的做法。在与国内一些果树种植研究所合作的过程中,她不但学习了很多新技术,还开发了很多新品种。她希望能推广自己的新品种,形成新的林果产业,帮助偏远山区、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也像她一样种上好果树,走上奔小康的路,不但全脱贫,而且要有更好的生活品质,成为新时代的农民。这是她的第三个致富目标,目前正在实现中,她已经将自己的新品种及一整套种植技术和经营策略,推广到云南、新疆等地。
郭朝芬抓住机遇,让自己先富起来;然后建立基地,让乡亲们富起来;又希望形成产业,帮助更多贫困地区的人们脱贫,她的奋斗故事,让记者深有感触。郭朝芬能够实现致富三级跳,靠的不仅是辛勤的付出,更是敏锐而完整的发展思路,她不但想改变自己的生活,还关注他人的命运,胸怀远大的目标。从她身上,记者看到,农村妇女已经从单纯的技术能手成长为关注社会、主动投身扶贫发展、产业创新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