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6/9/2016092528eb2bfbad854c348cde0594857d4bf3.jpg
青年政治教员赴瑞金开展现场教育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徐旭 □ 吴旭 刘瑞 阳恒 礼堂里,掌声四起!千余双年轻学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6-09/24/031895.html

等待处理…

在军校讲台传递信仰的火种

——记解放军理工大学青年政治教员群体

2016/9/25

青年政治教员赴瑞金开展现场教育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徐旭

□ 吴旭 刘瑞 阳恒

礼堂里,掌声四起!

千余双年轻学员的目光,如聚光灯般映射着讲台上一名政治教员的脸庞。这名教员叫王晶,36岁,学员们喜欢称她“晶姐”,这是她上的第2007次政治课。

在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政研中心,像王晶一样的青年政治教员有45人,平均年龄35岁,他们用真心感悟真理魅力,用真情传播创新理论,用真爱教育感染学员。他们所讲授的每门理论课都深受学员的欢迎,他们如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播撒理论火种的讲台上映射着青春的力量和光芒。以他们为主力的中心教员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国家和军队级教学成果奖、政治理论研究成果奖20余项,被评为人才培养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二等功;今年7月中心党总支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走近这个群体,探寻他们成长背后的心路历程。

把课堂当战场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但教员俞红内心如春天般温暖。

俞红正抓紧时间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融入教案,准备下堂课讲给学员们听。

窗外冷风呼呼地刮,窗内暖意噌噌长。当晚,俞红彻夜未眠,如何将全会精神用最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述是一直萦绕在她脑海里的问题。第二天上课前,俞红特意熨了熨军装,用“一张图”形象直观地为学员们解读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像俞红一样,每有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时,这群年轻的教员们都会把课堂当战场,坚守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

当社会上与他们年龄相仿的一些人还处于理想缺失、信仰迷茫的状态时,这些年轻的教员为什么如此痴迷地热爱着党的创新理论?

教员王晶的成长经历是个样本。王晶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作为团参谋长的祖父牺牲在朝鲜战场。从小她就经常听军人的故事,想着有朝一日能走进军营。高考时意外与军校失之交臂,考入北京大学。

受益于当年政策,2000年,王晶成为全军第一批国防生,硕士毕业后加入这个群体教书育人已有10多个年头。

“我们是迎着改革开放春风茁壮成长的一代,当年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我恐怕穿不上军装。”王晶说。

同王晶一样合着时代节拍成长的教员还有朱玮。1998年,朱玮家乡水势暴涨,当年读高一的朱玮在家楼顶上看着洪水中救灾的解放军战士,就下决心参军。

高考时,朱玮被地方大学录取,毕业后回老家县城一所重点高中任教,待遇优越。当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报考军校研究生。朱玮心中再次燃起从军的希望并顺利穿上军装。

“我是党的好政策的直接受益者,我对党的创新理论有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教员朱玮深有感触。

记者案头,有一张这个青年群体授课详单,已经讲的,计划学的,一目了然。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他们成立了青年政治教员读书班,创建了“哲思学意”微信群,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定期推荐理论书籍、推送学习资料、交流心得体会;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他们对照会议精神,围绕改革强军战略区分10多个专题,加班加点编写教案,辅导宣讲……

热爱源于情感,情感深厚了,才会爱得真实。仅2015年,他们就申请各类研究基金20项,发表论文112篇,出版专著5部,获教学成果奖4项。

在“倒逼”中转型

一天课间休息,女教员程树被一名学员问住了:英国为什么要买我们的国债?

回到教研室,程树坐立难安:“一件事情发生了,学员知道,你不知道;一种观点,学员可能掌握了,你还稀里糊涂;一个问题抛在你面前,学员想了解,你却不懂……这是政治教员的失职啊!”

“政治教员有一怕,不是吃苦受累,不是专家批评,而是学员失望的眼神。”这个眼神仿佛时刻悬挂在教员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每一个教员在“倒逼”中转型。

程教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碰到学员提问,哪怕超出自己的专业范围,我也不敢甚至羞于说‘不知道’‘你问别人吧’,求知欲太宝贵了,像玻璃一样,我们不忍心打破。”

这个青年政治教员群体,优势在于年轻,容易与学员拉近距离;但劣势也在年轻,需要经验和学识的积淀。面对信息360度无死角的当今时代,这群年轻的政治理论教员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种挑战的过程也是教员思想转身的过程。

教员徐羿至今还记得毕业时自己内心的斗争。分配时原本想到机关工作的他,由于教学需要被安排当政治教员,他平时爱学习、能吃苦、会协调,多次因重大任务被机关抽调和相中,面对实现初衷的机遇,他坦言也犹豫过,但受政治教员群体教育和影响,他最终还是选择回到课堂。

徐羿的师兄师妹们也有过类似“心灵博弈”。2012年院校体制编制调整,硕士毕业、英语专业八级的原社科系参谋程树主动放弃行政岗位任职,选择转型当一名政治教员;博士研究生管炜,毕业时老单位极力劝他回去,最终他也选择做一名政治教员。

传递真理的力量

信,这个字对于解放军理工大学毕业赴边学员汪建来说,有着别样的理解:“信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言字,它告诉我们说话要站得住脚,做事要言行一致。”

这句话是汪建读军校时政治理论教员教给他的。曾经被父母“逼”进军校的他如今已成为驻藏某部的指导员,战风斗雪,扎根高原。他说,昨天教员教给我,今天我传授给我的战士。

像汪建一样把信仰的种子播撒到座座军营的大学毕业学员数不胜数,昨天他们接受信仰的火种,今天他们同样以火一样的赤诚传递着信仰。

“我讲的,必是我信仰的;我做的,必是我坚守的。”张德湘说,学员有问题问你,说明他信任你,你糊弄学员就是对知识的不尊重。在他看来,没有文化的厚度,历史的眼光,清晰的知识理论框架,就很难对政治理论做出真正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记者采访张教员时,他正在备《中西方文化比较与交流》这门新课。虽然有退休的老同志给他留下了这门课的全套课件,但是张教员还是打算重新备课,认为要有点“自己的特色”,这对他来说是一项“工程”,至少要花200个小时阅读10本书,至少准备做500页的课件。生活节俭的张德湘家里堆满了2000余册书籍,全是自费购买。张教员说,学员可以理解教员的严厉,但不能原谅他的浅薄。

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人说,学生的幸运是遇到一位好教员,一节课、一句话就能催开沉睡的蓓蕾,但教员们说,他们的幸运是人生旅程中有如花的学生相伴,愿化春泥永护花。

在传播科学真理中点燃青春梦想

□ 田晓蔚

“坚守思想阵地宣讲创新理论,扎根三尺讲台树立‘学’‘做’标杆。”作为党的创新理论播火者,解放军理工大学青年政治教员群体秉承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仰,承担着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培育一流人才的历史使命,肩负起铸魂固本、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神圣职责,创造性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矢志不移扎根三尺讲台传播科学真理之火,点燃起广大官兵强军兴军的青春梦想。他们无愧为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时代先锋。

当前我军正处在创新超越、迈向一流的重要阶段,加速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论教育工作者使命重大、任务艰巨。理论工作者作为党的创新理论联系官兵的“桥梁”,而支撑这座“桥梁”的,则是积极而有效的传播。解放军理工大学青年政治教员群体就是这样一支铁心跟党走、铁肩担道义的队伍。他们的事迹启示我们,只有把传播理论当成最大价值追求,把理论甘霖播撒到官兵心田,把现实问题作为教育教学着力点,才能让“真理之花”更加鲜艳,“强军之光”更加璀璨。

“心灵的田野如果不被真理占据,就会长满杂草。”学习解放军理工大学青年政治教员先进群体,就要像他们那样坚守阵地、捍卫真理,无论形势如何发展、情况怎样变化,都把忠诚融入血脉,把信仰刻印在心,做“忠诚信仰、不忘初心”的时代榜样用真心感悟真理魅力,用真情传播创新理论,用真爱教育感染官兵;像他们那样牢记党的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视使命如生命、视教位为战位,做“献身使命、铸魂育人”的强军先锋,始终把青春航向标定在传播真理的崇高追求上,把青春热血倾注在思想引领的广阔天地中,在传播科学真理中点燃官兵青春梦想;像他们那样坚持真知与笃行、言教与身教的高度统一,做“知行合一、引领风尚”的杰出代表,以人格力量和模范行为带动学员、感染群众,立起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好样子,向党和人民、向习主席交出合格答卷。

(作者为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主任)

上篇:没有了
下篇:民族团结之花在下马崖盛开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