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许真学
一排排大棚骨架架在肥沃的菜田上,整齐而有规律地延伸至村的尽头。村道一旁,即将过季的藤菜还没来得及摘完,相邻田里的莴笋苗却已成活,在这个蔬菜大换季的时节,重庆市江津区珞璜镇合解村菜农们的农忙也即将开始。9月13日,在规模种植开始前,江津区“创建美丽家园 共建美丽江津”现场会在合解村召开。十几年的齐心协力,合解村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美丽乡村。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如今的合解村共有1400多亩蔬菜,其中600多亩为大棚蔬菜。全村三分之一的家庭参与种植。“别看现在蔬菜产业发展起来了,当初可是经历了不少波折。” 合解村村书记庄太前摇摇头说。2003年,江津区蔬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出台,合解村召开村民大会商议后,准备在村里发展大棚蔬菜。“我们村有两大优势,一个是村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多数都有种蔬菜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离重庆主城区近,运输便捷。”庄太前说。
“既然要发展蔬菜种植,我们就把目光放长远,先要平整土地,不能让不平整、不规则的土地制约今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产业发展。”在到外地学习取经后,村干部们制定了行动目标,带头到各个院坝动员。
可是平整土地这件事,拿出土地来平整比平整土地本身更困难。“万一我拿出来是一亩地,到时候只分得到8分呢?万一收入还不如现在呢?”村民们道出了担心。庄太前说,虽然当时土地没有现在值钱,但一亩挣上几千块没有问题。“要是建了大棚比以前收入少,我们赔给你。”村干部们不仅打包票承诺,还为村里想发展却没有资金的村民担保贷款。
2003年,每亩政策补助8000元、村里出资1000元、村民自筹1500元。合解村共发展了50亩大棚蔬菜。大棚建起来了,种哪一类蔬菜呢?“瓜类蔬菜好养活、产量大,但需求有限。而叶类蔬菜需求大,一顿饭都不能少。”庄太前说。最终,合解村确定了以种植叶类蔬菜为主的发展方向。第一年,每亩大棚蔬菜给村民带来了4至5万元的收益。第二年,村民们争相要发展大棚蔬菜。村里还与重庆大型超市,永辉、中百超市签订了长期供菜协议。大棚种植户年纯收入达5至10万元,部分达10多万元,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500元。
“群众说事点”解民忧
产业发展起来了,村里的事儿也多起来。几乎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到村办公室来找书记,大到修路、建桥,小到村民纠纷、家庭矛盾,村民跑远路不说,庄太前也办不完这么多事。2010年,庄太前在村里开始实行群众说事制度,在村里小卖部、棋牌室、卫生室、院落等群众经常聚集的地方,建立起16个群众“讲理说事点”。“群众说的事,不管是大事小事,都记录在案,村社干部接到群众说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过后办理出结果,向群众作交待。”
2013年7月,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来到合解村召开院坝会,询问村民们的需求。有村民提出:村里的桥位置矮,一涨水就会被淹,蔬菜运不出去,出行更是不便,希望能把这座桥升高。孙书记当即回复,由政府想办法帮忙解决资金问题。
结果拨款下来后,桥还没有修,5社讲理说事点就接到反馈:村民们看了公示图纸后,对设计不满意,负责的同志与村民商议了两三次,都没有结果。
庄太前来到5社,找到了村民代表。在听完村民们的意见后,庄太前诚恳地说:“政府给我们拨了10万元,大家觉得怎么修更好,就可以怎么修,钱不够村里可以再补贴一点。如果觉得村里做不好,还可以派代表监工,最重要的是桥要有安全保障。”听到庄太前的详细解答,前来听讲的村民们表示理解。于是第二天,人行桥升高改建工程顺利启动,并于年底竣工。
如今,合解村已经实现连续10年以上零上访。
村民自筹土地建文化大院
合解村是重庆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在示范户李焱林家门外,一个800余平米的文化大院刚投入使用不久。李焱林向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介绍说,这个广场是5户村民捐出自家土地后,由村里建立的。每到晚上,这里就是周围村民锻炼身体、学习舞蹈的地方。
在蔬菜收入年年创记录的合解村,土地早已是寸土寸金,为何村民们愿意拿出土地建大院?庄太前说,其实村民们腰包鼓了,在文化生活需求上也不断在进步。特别是在全区启动美丽家园建设后,村里也进行了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村民们对村文化、家庭文化的建设更有了意识。目前,合解村除了1个文化中心广场,共建成了11个500至800平米的文化大院,评选出15个文化中心户,建设需要的土地都由村民自筹。
“建美丽乡村、搞乡村旅游,文化可不能少。”在庄太前的计划里,村里还将成立文化演绎队伍,既可出村表演,也可在村里长期演出,增添村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