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在以往的城市规划中,我国曾提出过风道建设,想通过引入“徐徐清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系列难题。在当时城市规模普遍较小、环境污染问题不明显的情况下,这一规划思路未得到应有重视。
近年来,随着雾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重,“风道建设”规划再次被提出。那么,它是否会导致大拆大建?是否会殃及周边城市?是否能起到振风散霾的作用?
重霾笼罩:多地提出建设风廊
城市风道,又称为城市通风廊道。城市风道建设就是通过规划建设,保证城市主风道的畅通,把郊区的风引进市区。近年来,北京、广州、西安、南京、福州等城市都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提出过类似通风廊道的概念。
今年2月份,北京出台规划,将修建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西安去年出台政策要求,“风道”内禁止建设高楼;福州市也规划了“一轴十廊、一门多点”的通风格局;香港特区规划署制定的《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中,专门就“空气流动”的章节作出详细规定。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副主任何永说:“通风廊道系统构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密集区的风热环境,缓解中心城区的热岛效应。在污染排放不减、气象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单靠通风廊道不能解决雾霾问题。但是可以肯定,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网络的形成对改善微气候有效,对促进污染物扩散有一定辅助作用。”
利益博弈:难以一蹴而就
难题一:风道规划并非建立在白纸上。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赵传峰说,首先,在实际操作中,风道规划是在原有城市布局上的优化。这就决定了它不只是一个基于城市自净化能力的城市风道规划,而是基于城市自净化能力与经济、社会指标一体化考虑的博弈选择。
城市风道建设的前提是该城市区域盛行风向相对稳定。大尺度风场的预报和描述相对容易,然而小尺度风场因为受到局部地形、湍流等的影响而非常复杂,尤其是在复杂城市布局下。这种情况下,一些简单的动力天气预报风场已经变得不再准确,不确定性很大,这些都会对城市风道规划设计、影响评估等产生很大影响,增大了规划和建设难度。
难题二:是否会产生新一轮大拆大建?
北京市中心城通风廊道系统研究团队多位专家表示:北京规划的一级通风廊道,是基于北京市目前的城市建设密度和开阔程度划定的5条通道。城市风道建设是在已有风道上,控制开发,而不是重新开辟,所以不会大拆大建。
项目研究团队专家表示,北京市规划的5条一级通风廊道主要由公园和绿地组成。在这5条通风廊道范围内,确实也存在不少高度较高、密度较大的建筑群落,成为空气流动的“瓶颈”区。但随着疏解非首都功能等工作的推进,这些建筑将逐步腾退和拆除,而一些符合规划的老旧建筑也将更新建设。
难题三:是否会影响沿线居民生活?
项目研究团队专家表示,空气流动带走的污染物除向中心城周边的开阔地带扩散,也将向上空扩散。污染物是逐渐稀释的过程,不会对周边省份带来影响。
风道建设:须以统筹破局
专家表示,城市风道的建设,经常会涉及工业布局调整,牵扯到一些利益主体博弈,需要多部门协同、企业配合,共同推动,不可能一蹴而就。风道建设不是一时一地的问题,还应加强区域协调,实现整体统筹布局。
风道该建在哪儿?
专家表示,理想的城市风道最好能结合城市中的天然廊道或自然要素,如江河湖泊、沟渠绿带等进行规划布置,多种类型开敞空间的整合,有利于形成足够空间宽度的城市风道。有些老城区由于大量高楼挡住风道,但也无法立刻拆除,只能在未来的规划中,尽量留出风道。
风道该怎么建?
何永说,对于大城市而言,应该尽量利用现在通风潜力较大的区域,并将其连续和贯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认为,近年北京进行了大量高密度高层建筑开发,未来不仅要降低开发强度,还要配合加强绿地、水面的恢复建设。
建风道,关键在哪里?
“城市风道的建设还应统筹、配合城市其他规划,包括城市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的布局,城市建筑高度的选择和空间分布等。即城市风道的建设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不应独立出来,应该综合提高城市自净化能力。”赵传峰说。
(记者 刘书云 李华 姜辰蓉 孔祥鑫 商意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