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蜀君在工作中
□ 丁木
2016年2月14日凌晨3点,中国“第四代”导演重要成员、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史蜀君在上海逝世,享年77岁。 她的一生在中国影视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是中国青春片和女性题材电影的开拓者,改革开放后探索拍摄琼瑶系列影视作品的先行者,也是发掘周迅等新一代女演员的银幕伯乐。
史蜀君196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1975年起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场记、副导演等职务。
在上影厂老一辈工作者的记忆里,史蜀君堪称中国女性导演的杰出代表之一。20世纪80年代,她创作的“青春三部曲”《女大学生宿舍》《失踪的女中学生》《夏日的期待》曾在校园里、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她善于通过散文和白描手法,讲述现实主义题材的青春故事,在当时就大胆触及青春期叛逆、校园恋情、城乡差异、医疗事故等社会新话题,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史蜀君曾说过:“我一直觉得青春题材的片子都应该拍得美一些,因为年轻就是美,青春就是美,任何年龄段都没有这个阶段那样勃发生机,那样的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不仅是在青春片里,我的唯美倾向在我所有的影片里都有所表现。”
1983年史蜀君首次独立执导的《女大学生宿舍》上映后引起很大反响,影片讲述“文革”后进入校园内的那一批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与生活状态,以及十年动乱对他们成长造成的影响,是当时很成功的一部青春片。该片于1984年获捷克第二十四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导演处女作比赛奖。1987年又荣获《中国电影时报》举办的新时期十年电影评比的女导演处女作奖。
《失踪的女中学生》更是触及学生早恋问题,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反响。电影中的佳佳身上实际上有史蜀君女儿的影子,那时,史蜀君的女儿和她说,“我们同学之间五年级就开始递条子了。”这些家长不知道,不关注也不理解。“我丈夫发现女儿早恋了,两个人吵得一塌糊涂,这件事情触动了我,我想把它表现出来。一个礼拜我就写出了《失踪的女中学生》这个剧本,而且在厂里也很快就通过了,因为我有着切身的体验,所以在编剧和拍摄时都感觉特别顺手。”拍完之后,上影厂把此片封了半年,没敢送上去。影片终于公映后,还是逃不过有些家长的恶骂,一个家长写信给她的抬头就是“教唆犯史蜀君”。即便如此,史蜀君还是获得了许多学生、老师以及一些搞心理学及青少年研究人士的赞美,也正是这些人,支撑着她拍下去。
《夏日的期待》则关注青年心理建设,“拍这部片子,主要是因为作家王安忆有一次跟我谈到现在青年心理脆弱这个问题,她说青少年的自杀率越来越高了,建议我在电影中反映一下,于是我就和东进生一起写了这个剧本。我的社会责任感还蛮强的,我是觉得应该‘文以载道’的”。影片放映后,最让史蜀君觉得欣慰的是收到一些想轻生的孩子的信,她都一一回复,她觉得为孩子们做点什么是义不容辞的,也是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正是由于史蜀君的努力和对事业认真的态度,经她之手的影片都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她执导的《月朦胧鸟朦胧》是大陆第一部琼瑶电视剧,连琼瑶都赞叹要比她的电影还要忠实于原著,这也促成了琼瑶与史蜀君合作拍摄电影《庭院深深》。1989年,由史蜀君执导的《庭院深深》一经上映便引起强烈反响。史蜀君以深厚的导演功力增强了影片的文学色彩,票房大卖的同时也收获无数好评,在国内掀起“琼瑶热” ,此片也一举夺得金鸡奖“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录音”三个奖项和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在国内电影界,人们时常会回忆起史蜀君引导周迅走上大银幕的那段往事。据上影厂工作人员回忆,上世纪90年代,史导筹拍电影《小娇妻》,她坚持使用新人周迅,希望给银幕带来新气息。当时史蜀君已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这也是史蜀君电影生涯中的最后一部作品。
上海影协秘书长赵芸说:“史导是一个非常独立、富有才华、充满激情的女导演。一个多月前,她还在和原永乐集团总经理杨玉冰谈合作,谈吐流畅,一点都不像生病的人。”
史蜀君退休之后,除了依然钟情电影之外,还对中国城市古建筑产生兴趣,并在青浦朱家角亲自设计和建立了四个民间博物馆。她曾经对媒体说:“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事情,拍电影很累,我体力上已经无法承受了,现在更想做一些电影之外的事情,比如雕塑、建筑。”电影导演出身的她,在这些展馆的设计中借用了电影的语言和技法,将声光组合、场景切换等表现手法运用到布置中去。用她自己的话说,“游客和电影观众一样,都需要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现在,史蜀君导演虽然离开了我们,然斯人已逝,影像犹存,她用镜头塑造的那些鲜活的形象以及讲述的一个个深刻的故事,编织成一缕缕青春的情愫,永远闪亮在银幕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