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芸宇
不少家长和朋友常跟我埋怨:“他爸回家就坐在电脑前,别想让他给孩子读故事!”“他爸经常不在家,很少陪孩子,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吸引爸爸关注阅读,加入这温暖的陪伴?”
每次听到这样的抱怨和疑问,我总是想起乔爸。曾经,他也和大多数爸爸一样,在共读时光里总是缺席;曾经,我也是一个如此唠叨的“怨妇”。可是,后来我懂得,抱怨是无法将他带入书的世界的。我改变自己,努力擦亮眼睛,用发现美的慧眼去捕捉他和女儿共读的身影。
留下精彩的瞬间
一个冬天的晚上,乔爸喝完酒回家,乔乔满心欢喜地邀请他一起玩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乔爸扮鳄鱼,乔扮牙医,俩人相互对话。酒后的“鳄鱼”张开大嘴,傻傻地很配合地让“牙医”拿着她的工具上下左右检查牙齿。我拿起手机,把这情景拍了下来。讲完故事,乔爸倒头呼呼酣睡。
刚开始的几年,乔爸和我们一起读书的次数屈指可数。他总是忙,上班时忙着工作,下班时忙着应酬。但只要他跟女儿一起共读,我就拍下照片,留下精彩瞬间。关注是最大的鼓励!爸爸看到照片,也受到鼓舞,越来越多地陪伴乔乔一起读绘本,一起演故事。父女俩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沉默不语,一些精彩的瞬间都被我定格在手机里。
记下每一次的感动
乔爸是足球运动爱好者,他在足球场上挥汗如雨的快乐是旁人无法体味的。晚饭过后,他便和球友一起相约球场,球赛结束后又和球友去小酌几杯,常常整晚整晚不在家。十年光阴,我已经习惯了他这样的生活方式。但,这两年我发现他变了。如果他晚上有应酬,下班先回家,给乔讲完故事再出门;如果他晚上有足球比赛没能讲故事,第二天晚上任乔乔随意“惩罚”,这个时候乔乔就会狮子大开口,“罚”爸爸多讲好几个故事。让我吃惊的是,乔爸甚至能做到——他到了球场,看到还没轮到自己上场,就又跑回家给乔讲一个故事,然后再回到球场。
我和乔乔享受着乔爸参与共读的美好快乐,我喜欢图文并茂地记录在微信、微博上,用文字留住让我们感动的点点滴滴。我会把自己的记录传给他。不善表达的他虽然默不作声,但看到他越来越多地参加我们的共读活动,我知道我们的在意给了他鼓励,这份鼓励又成了他陪伴女儿的动力。拿他来练笔,我也有了额外的收获:新浪育儿微博亲子阅读组管理员推荐了我的博文,右江日报也常常发表我们家庭共读小故事的文章。乔爸看到这些小文,仍然一副深沉的样子,但他用行动回应了我们,现在他每天都和乔乔一起共读故事书呢。
传播共读的快乐
没有抱怨,只有关注和鼓励。温和地等待,等来爸爸陪伴女儿共享书香的美好时光,爸爸慢慢地走在亲子共读的路上。突然有一天,我翻阅微信朋友圈时惊讶地发现,他微信上的内容也变了。我按日期细细梳理,发现他几乎每一天都在记录和女儿共读的事情。
短短的一行字,配着我平时帮他们父女俩拍下的图片,把每一个与书相拥的温馨场面传递给了他的朋友们。他的很多球友和酒友也已为人父,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我家这位“故事爸爸”,越来越多的朋友为他点赞,并向他讨教和孩子共读的点滴细节。于是,在分享的过程中,他收获了鼓励的力量,体会到更多被需要的快乐。这又进一步刺激他更积极地陪伴女儿阅读。
回看来时路,也许一切都是从做一个萤火虫义工开始改变。成为萤火虫义工后,我每天陪乔乔读故事、读童诗,心态渐渐平和,多了几分柔软,少了几分抱怨。原来我个性要强,现在对待乔爸和家人的态度更温和了;原来我对女儿的养护凡事亲力亲为,现在我放手让乔爸多陪伴女儿;原来我固执己见,不肯低头承认自己的不足,现在我会记下乔爸的优点,并常常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一切的改变都缘自我的改变
现在,乔和爸爸之间已有约定,每天都要爸爸讲故事。爸爸越来越感受到被女儿需要的幸福,也感受到跟女儿共读共处的快乐。以前,乔爸爸很少接触童书,对童书不了解,现在他常随手拿起童书来翻看。他还会按书找书,找不到就请求女儿帮忙。那晚,他手里拿着《彩色的阅读教室》,一边大喊:“乔乔,《我是霸王龙》这套书在哪里?”女儿应声而来,从书架上拿下书来,父女俩头挨着头,共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