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5/12/m20151210c158add36dc74dd09ede063d6b9d213a.jpg
□ 杨朝清 今年,苏州大学不论是“学习优秀奖”还是“专项奖”,各个学院的奖学金金额统统都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不过,国家级别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5-12/10/022939.html

等待处理…

“一元奖学金”需要“过程意识”和“问题意识”

2015/12/10

□ 杨朝清

今年,苏州大学不论是“学习优秀奖”还是“专项奖”,各个学院的奖学金金额统统都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不过,国家级别奖学金、各类捐赠奖学金以及对贫困生的各种奖励和补助金,金额没有减少。(12月8日《现代快报》)

身处变革时代,高校也同样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和创新的挑战。在传统的模式里,荣誉和奖学金挂钩,大学生往往“名利双收”。这样的做法虽然能起到激励、奖赏的作用,却有可能导致学习的功利化。一些高校逐渐探索荣誉和奖学金分离,淡化物质奖赏,提升精神激励,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笔者所工作的学校里,荣誉和奖学金直接挂钩的现象也在进行改变。以前,每一个获得校级“三好学生”的同学都可以申请校级奖学金。现如今,只有90%左右的校级“三好学生”能够申请上该项奖学金。对于这项奖学金改革,大学生也经历了“排斥—接受—认同”的心路历程;荣誉和奖学金相对分离不仅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活力,让激励制度更有“准头”。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奖学金改革难免会触动大学生关于利益的敏感神经。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一元奖学金”成为舆论的“靶心”。更为关键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已经塑造了一种强大的“文化枷锁”,让许多人不愿意进行利益关系的调整。

苏州大学的奖学金改革是为了进行资源配置的调整,将更多的资金投放到贫困大学生资助和国际化交流上。尽管有着良善的初衷,却由于事先没有深入地了解实际情况、没有充分地吸纳大学生的意见,导致“一元奖学金”不接地气,难以得到大学生的理解与支持。

但与那种“保守的稳定”相比,这样的探索、尝试乃至“试错”,更需要包容和理解。只有取长补短,让奖学金改革更接地气、更有“准头”,才能实现制度善意和主流民意的良性互动。面对“一元奖学金”,公众要多一些“过程意识”,高校教育管理者要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只有双方形成更默契的互动配合,改革创新才能更有社会基础,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上篇:“结婚证7年有效期”考验媒体责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