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5/12/m20151210c158add36dc74dd09ede063d6b9d213a.jpg
□ 舟子 据报道,各大高校的就业季已经过半,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女生就业的形势更是难上加难。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所高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5-12/10/022934.html

等待处理…

“女大学生先生娃后求职”,堪忧的优势

2015/12/10

□ 舟子

据报道,各大高校的就业季已经过半,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女生就业的形势更是难上加难。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所高校发现,女大学生求职时被问“你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几成“必问”环节之一。很多学生发现在简历中注明“已婚已育”的女生就业成功率更高。与此形成呼应的是高校内的“研究生妈妈”越来越多,有的院系就有十几个女生在校期间生子,甚至生子现象向本科生蔓延。

以“先生娃后求职”来换取求职“优势”,这样的现实趋势堪忧:看看,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已经把女大学生们逼到了什么地步?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即将施行,女大学生择业问题变得更趋严峻。为了在性别不友好的就业市场能有一席之地,有的女大学生已经不惜“削足适履”,赶在迈出大学校门之前完成怀孕生子的人生大事,以便在人才竞逐的市场上能够“像个男人一样去战斗”——这看起来,不乏豪迈,但更多是令人心疼:读书拿学位已经不易,还要同时完成怀孕生子的大业,“鱼与熊掌可以得兼”,对于某些超能女性不是不可能,但其付出和代价也不小。而且也不可能人人都是超能女人,都能如此这般去战斗。

是谁把某些“超能女人”变成了“超能女战士”了呢?首先是不良的用人方。随着女大学生总体择业状况的不乐观,与男生不可同日而语之外,女生内部又被细化出了已婚未婚、已育未育等区分,最“上等”的当属已婚已育者,因为她们已经提前完成了人口生产这一社会赋予的重任,可以像男人一样“轻装”前行了,虽然,也只是怀孕生子的那一部分,以后更长时间内的养育与教育大任,以目前的情形而论,大部分也依然被视为且依然是母亲的责任与担当。

其次是法治在就业歧视治理上的乏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免去生育带来的经济成本和相关“麻烦”,某些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用人单位很难自动“从良”,给女性一个公平的择业环境与选择,反而是不惜变着法子“筛选”女性择业者,给女性择业、就业设置种种或高或低或隐或显的门槛与难题。某些用人单位招聘时连“婚否、有无男友、何时结婚、准备何时生孩子”等等隐私问题都要一一盘问,似乎他们拥有无限的“查户口”权力。据悉,在美国,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以及面试中,之所以不敢提出关于年龄、性别、身体健康、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限定性条件,不仅因为有公平就业委员会以及包括《怀孕歧视法》等一系列法律的约束,更是因为违法成本过高,一旦因涉嫌就业歧视被求职者告上法庭,就会面临巨额赔偿。在德国,雇主禁止询问应聘者是否怀孕。毫无疑问,只有法规对雇主进一步严格规范、惩戒,雇主对于求职者才会收敛和减少违法违规。虽然,我国的就业促进法中有关于公平就业的内容,新劳动法一再强调平等就业权,但尚不足以让不良用人单位的举止适可而止。所以,有识之士呼吁反就业歧视法出台。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表示,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确有必要。专家建议,应规定更多类型的歧视,比如,将婚育状况单列加以强调。

毋庸讳言,对于用人单位,除了要有对不良行为的检束、惩戒,还要有对于遵规守法者的鼓励,比如,政府出台相关税收减免政策或其他支持性措施,鼓励用人机构雇佣女大学生。同时,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从利益分配和法律上完善生育制度,把男性参与引入家庭生育照料过程,比如设置男性带薪陪产假等。让生育成本外化为男女两性的均衡分摊,让雇主感觉、认识到:不是女职工要生孩子事儿多,而是因为人口再生产这事本来就是一件与物质再生产并列的大事,需要男性女性,家庭单位社会共同参与来承担、分担。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女大学生“先生娃后求职”并非真正的求职优势,因为大学毕竟是应该专注学习的阶段。即使有个别超能女生能做到“生娃学习”两不误,但个别不能代表普遍,而且其一定程度上的消极暗示也不可小觑,比如,有的导师以后可能就更不乐于招收女研究生了,即使并非所有的女生都是想着要搭“先生娃后求职”这趟择业“便车”的,但无疑,女生因生育原因不容易专注事业的刻板印象又将更甚一步。虽说,专注不能保证学业成功,但不专注则难以学有所成,应该是基本成立的。而如果学业难成却想在就业上真正有成,则无异于缘木求鱼,难上加难。

上篇:追凶农妇越获赞 不作为就越丢脸
下篇:参与雾霾防治没有人会投弃权票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