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15/3/m20150325e33237c416fe413ca3279fcfabedafb0.jpg
有笋相伴的日子,尤其是与春笋相遇的日子,还是会让我觉得人生多了一重幸福,这大概是嗜笋的吃货独有的幸福感吧。 ■ 简云 春天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5-03/25/014841.html

等待处理…

春天,与笋相遇的幸福

2015/3/25

有笋相伴的日子,尤其是与春笋相遇的日子,还是会让我觉得人生多了一重幸福,这大概是嗜笋的吃货独有的幸福感吧。

■ 简云

春天餐桌上新,最惦记的一道时令食材是春笋。江南二月,立春过后,春笋便已上市,北京却要到三四月才能见到从南方运来的春笋。在早市上一见到春笋,心下就犹如老友重逢般的喜悦,不管价格多贵,都要买几斤尝鲜。之后,我家附近五天一次的集市就成了我最向往之地,逢集必买春笋,一直买到五月底六月初春笋绝迹为止。

一年只有两个多月可以吃到心心念念的春笋,也许时光太过短暂,吃到嘴里的幸福感也分外强烈。油焖笋、雪菜炒笋、腌笃鲜、笋片炒肉、酱肉蒸笋,几种烹饪法轮流上阵,餐桌上几乎天天有笋,清香鲜甜的滋味在舌尖荡漾,心满意足之中,更觉得春天真是美好。

不过,吃笋只是南方人的爱好,曾经在北京请朋友吃笋,结果人家边吃边说,没吃出特别,只觉得自己像只熊猫在啃竹子。北方人不喜笋可见一斑,这大概跟笋长在南方,北方人自小无缘相遇有关吧。尤其是春笋,时令短暂,又难保鲜,近几年我才在北京得见,遇笋如见故乡,是远离家乡的南方人才会有的心理和味觉体验。

很多北方人也分不清笋的种类,生长在南方的我,小时曾跟奶奶到竹林里去挖过笋,还看过一部名为《毛竹》的纪录片,甚至还反复翻阅过根据这部纪录片改编的连环画,所以对笋是如何生长、不同季节有什么笋,可谓门儿清。

在我的家乡,能做食材的笋大致有四类:冬笋、春笋、毛笋和鞭笋。冬笋是埋在地下的,短小头尖,味道鲜美,冬天刨开土才能挖到。当天气转暖,冬笋钻出地面,就成了毛笋,毛笋个大体憨,味道也粗糙。春笋则是细长型的,春天拱出地面,采挖正当时。夏天,那些长出地面的笋都差不多成了幼竹,只有那些分岔的竹鞭上还能长出细小的笋,那就是鞭笋,鞭笋比春笋小而白,虽然脆嫩部位较少,但味道更鲜美。

冬笋是江南人家过年时的必备食材,通常是炒着吃。记忆中我家用冬笋做得最好吃的两道菜是三鲜和“炒二冬”。三鲜是鱼圆、肉圆和冬笋放在一起煮,红白黄相间,色彩诱人,鱼、肉和笋的鲜味交织在一起,滋味非同一般。“炒二冬”则是用冬笋片和冬腌菜的菜梗放在一起炒,冬腌菜类似北方的酸菜,只是菜的品种不一样,是南方特有的油菜形状的大棵白菜,腌过的菜梗晶莹剔透,和冬笋配在一起,酸中带鲜,吃起来无比爽口。在过年过于油腻的餐桌上,一盘“炒二冬”总是被一抢而空。

眼下,春天到来,冬笋隐退,我最热爱的春笋鲜亮登场了。油焖笋登得大雅之堂,也是普通江南人家的家常菜。烧油焖笋很简单,多放点油,笋下锅后多煸炒一会,然后放酱油、白糖和水焖煮七八分钟,水煮干后,再煸炒一两分钟,红润油亮的油焖笋就出锅了。比起油焖笋,我更爱的是腌笃鲜。“笃”是江南土语,慢火细炖的意思,腌笃鲜的制作很简单,就是将春笋、鲜猪肉和咸猪肉三样食材放在一起小火合炖,但这道菜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找到一块咸淡适中、腌制得恰到好处的咸肉。小时候咸肉都是父母自家腌制,如今超市买回的咸肉总是咸得无法忍受,在北京试过几次都归于失败,这道陈鲜交融、带有乡土气息的江南美味也只能成为乡愁的一部分。

如果在家乡,春去夏来,还能买到小捆的鞭笋,鞭笋可以炒着吃,但最好是炖汤。在我的味觉记忆中,鞭笋是所有笋中鲜味最浓的一种,放入一锅清水,加几个西红柿,出锅点几滴香油,一锅清汤也能让人喝得意犹未尽。

在没有冬笋、春笋,更无鞭笋的时候,实在馋笋,就只好买棵毛笋了。毛笋有涩味,只能浓油赤酱伺候,用甜面酱烧毛笋在我看来是最好的选择,当然炖肉也可以,但我更愿意体味纯粹的笋味。

虽然如今笋的鲜美已大不如从前,估计也是化肥放多了,但有笋相伴的日子,尤其是与春笋相遇的日子,还是会让我觉得人生多了一重幸福,这大概是嗜笋的吃货独有的幸福感吧。

小贴士

我的挑笋经验

● 春笋形状以短粗为好,瘦长的里面发青的概率较大,不够鲜嫩。春笋根部越白越好,发黄的就不够新鲜,也老。笋壳的颜色也以浅棕色为好,比深棕色的更有鲜甜味。

● 如果发现春笋外表湿乎乎的,一定要注意是否已腐烂,可以捏一捏笋的上半部,如果软乎乎的,就绝对不能买,里面肯定已经腐烂变质。

● 挑冬笋要挑两头尖的,这种形状的笋根部小,更嫩,不需切掉一大块根。

● 毛笋不能要太大个的,短粗为好,根部要发白,最好看不到细颗的突起,这样的笋根部老的部位已被切除,可食用的部分更多。

● 买来的笋最好当天吃,带壳保存最多不要超过三天,否则会变老,也易腐烂。尤其春笋,更不易保存,最忌带壳放在塑料袋里不透气,也不能放冰箱,可摊开放在阴凉通风处。如果想多放几天,可剥去下半部笋壳,装进塑料袋,再放进冰箱冷藏室。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回老家做“辗转吃”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