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1/2/pc202102082f16cb022dc745e4ad7cca0b62ef4cf6.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高峰 2月4日腊月小年,化屋村热闹如昨,一顿忙活过后,彭艺开始在楼房上悬挂大红灯笼、张贴福字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1-02/08/077016.html

等待处理…

总书记“点赞”苗绣给了我们新动力、新方向

——贵州“锦绣计划”带领妇女绣出巾帼幸福美锦

2021/2/8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高峰

2月4日腊月小年,化屋村热闹如昨,一顿忙活过后,彭艺开始在楼房上悬挂大红灯笼、张贴福字,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好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激动人心的一幕,不时浮现在彭艺的脑海。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贵州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的扶贫车间,当时彭艺正伏案绘制一幅蜡染装饰画。“总书记亲切地问我手里拿的是什么,还询问了蜡染的制作过程。”已是黔西县苗族蜡染非遗传承人的彭艺一一作了回答。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说,苗绣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大家都深受鼓舞,下一步,我们不仅要传承好苗绣,还要做大做强,让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像苗绣花纹图案一样绽放精彩。”彭艺发自肺腑地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说。

早在2018年,对苗族蜡染有着一技之长的彭艺回到家乡,开办了黔西原色有染非遗文化讲习所,带领各地的“妈妈们”共同创业。她还与化屋村扶贫车间合作,加工生产蜡染制品,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她的公司也因此被贵州省妇联授予省“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示范企业称号。

走进化屋村扶贫车间,缝纫机嗒嗒作响,绣娘们正在赶制苗族服装。“传统服饰融入现代工艺后,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制作成本,满足了市场需求。”车间负责人、25岁的杨文丽告诉记者,“但是传统的手工苗绣我们也在传承,价格要卖到上万元。”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还走进村民赵玉学的家。妻子杨鹏英就坐在一旁,与总书记一起制作黔西小吃“黄粑”。杨鹏英也是扶贫车间绣娘的一员,“1800元的底薪加提成,手快时能做到3000多元。”如今,化屋村扶贫车间接纳了36名村民就业,传承着苗族技艺。昔日贫困的化屋村,已蝶变成集观光、采摘、农家乐、露营等为一体的“旅游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车间温馨的画面和亲切的话语,迅速传遍了贵州各族妇女群众的朋友圈,传遍了各级妇联组织、各级妇女手工协会、锦绣企业!”贵州省妇联发展部部长王丹扬起手机,兴奋地告诉记者,“50万妇女手工从业者发展贵州妇女特色手工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临近春节,织金县官寨乡溶谷苗寨的杨平同样在忙着刺绣。“我们歪梳苗一直有蜡染刺绣的传统,但之前只是自己穿、自己用,经过妇联‘锦绣计划’的组织培训,不仅技艺有了很大提高,还懂得了商业化的制作和标准,做成帽子、包包、鞋子,路子拓宽了,感觉做什么都能挣到钱。”曾经在浙江打工十多年、于2019年回到家乡的杨平重拾技艺,成为一名苗族签约绣娘。“现在一个月有两千多元收入,够家用。”杨平说,家里孩子老人都需要照顾,现在溶谷苗寨房子建好、路面铺好,她不用再外出打工,“蜡染刺绣订单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有了盼头!”

数据显示,贵州是全国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这份沉甸甸的脱贫攻坚‘贵州答卷’里包含了全省广大妇女的积极贡献,包含了‘锦绣计划’助脱贫的突出成效。”贵州省妇联主席杨晓曼感慨。

据了解,在新时代贵州精神感召下,贵州省妇联、省工信厅等单位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要务,立足贵州实际,发起、推动并深入实施贵州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2013年,“锦绣计划”成为政府民生工程,受到了高度重视,建立了省直16家单位参加的省锦绣计划实施联席会议制度。

“八年来,在全国妇联、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合力推动下,广大妇女兰心绘生活、巧手铺锦绣,用一根针、一支笔,创业就业、居家增收、脱贫致富。”杨晓曼介绍,贵州省财政带动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11.2亿元,带动50余万名妇女就近就业,实现脱贫增收,近三年创造产值达60余亿元。“锦绣计划”也被写进了提交联合国的中国妇女减贫报告。

贵州省文联副主席余未人说:“‘锦绣计划’汇聚了强大的民间力量,可以由设计师和绣娘染娘织女,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它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合的产物,甚至引领流行时尚潮流,深受欢迎。这也是‘锦绣计划’的努力方向。”

“总书记来到贵州视察,与贵州人民在一起,我们倍感振奋,特别是总书记对贵州苗绣的肯定、鼓励,指了新路子,明了新方向,给了新动力,有了新要求,寄予新希望。”杨晓曼表示,下一步,省妇联将认真遵循总书记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战略,找准“锦绣计划”与数字经济和旅游产业化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做实“民族文化+产业+巾帼指尖经济”,推动“锦绣计划”在“十四五”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绣出巾帼幸福美锦。

上篇:周末导读
下篇:广州起义:第一次在大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