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1/2/pc2021020143fa770750704afd9f745f1f94675fee.jpg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高峰□ 郭合莲 小青瓦、雕花窗,石板路、荷花塘,花茂村黔北民居传统建筑风格浓郁,农业特色鲜明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1-02/01/076843.html

等待处理…

贵州遵义花茂村——

女人当家让幸福生活“花繁叶茂”

2021/2/1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高峰

□ 郭合莲

小青瓦、雕花窗,石板路、荷花塘,花茂村黔北民居传统建筑风格浓郁,农业特色鲜明,哪怕冬日寒冷、临近年关,慕名而来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6年前习总书记来到花茂村考察,我们的发展后劲就更足啦,村里每天都充满欢声笑语。”花茂村“女当家”彭龙芬一脸自豪地说。

拿出百分百勇气做好每一项工作

“欢声笑语”是花茂村对党中央关心关怀最好的工作汇报。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时至今日,已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妇联主席“一肩挑”的彭龙芬仍对当时总书记讲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记忆深刻,也执行得彻底。

“近段日子陆续有人返乡过年,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森林防火责任一定要落实好。”在村委会里,彭龙芬开启忙碌的一天。简短的会议布置工作后,她就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收集到的网格意见,进行研究并派单,“晚上还要去红岗组走访入户,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位。”

2007年,结束代课教师生涯的彭龙芬选择回村工作。“只要我能当选,我就拿出100%的勇气,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做好每一项工作!”这个承诺让她坚持了整整14年。

走在花茂村,连片的蔬菜大棚、稻田种植基地格外显眼。然而村委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之初,土地流转遭遇重重阻力。彭龙芬率先带头对白泥组群众宣传土地流转政策,讲解“一地生四金”等好处。就这样,两天内村委会8名村干分别在25个小组召开会议,进行答疑解惑,最终促成了村民纷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吃饭没有”“家里可好”“最近怎么样”彭龙芬总是这样起早贪黑深入村组问候大家。除了主动上门为群众解决困难,调解矛盾纠纷以外,她要求包片干部每月遍访贫困户、开展“干群月月见面会”,收集意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正是这样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影响着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他们创新优化服务机制,实施民思我想、民呼我应、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气我顺“五民工作法”,全村划分为12个网格,实行“一格一员”零距离服务,变“坐等群众上门”为“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通过实施“强基固本”工程,采取兴办实体、入股分红方式,花茂村集体经济积累从2014年16万元增加到如今的900多万元,形成了党建助推乡村脱贫振兴的良好局面。

农旅文融合让好日子“花繁叶茂”

位于花茂村白泥组的“花茂人家”,是游客必打卡之地,由返乡女青年张胜迪一手创办。2015年,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来花茂村视察的新闻,她激动不已,立即返乡,开始了一段创业路程。

“之前我从事白酒产品研发、销售工作,也致力于酱香文化创作推广,选择回乡创业,除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还想传承‘古法造纸’的文化和技艺,讲述花茂村的故事。”张胜迪说。

她创新思维,大胆尝试,创作出各式各样的文艺作品。“一张纸、一幅画、一盏灯、一瓶酒、一首歌”是“花茂人家”的传家宝,其经营的花草纸壁画、雕塑品、编织品、花草纸桐油伞等文创产品得到了来自全国乃至其他国家游客的喜爱和赞赏。

距离“花茂人家”不远,“红色之家”农家乐生意也是红红火火。“总书记来过以后,游客多了,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越来越幸福,就像花茂一样实现了‘花繁叶茂’。”老板娘黄国琴高兴地说。

“红色之家”是花茂村第一家农家乐,2013年创建初期,每个月营业额5万余元。习近平总书记来过以后,黄国琴夫妇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当地14名村民的就业问题。每天上午,黄国琴早早出门买菜,回来后便在厨房忙得不亦乐乎,稍微有空时,还会义务为大家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游客拍照。无论多忙,在她脸上看到的总是像花儿一样灿烂的笑容。

为了让游客吃得更加放心,黄国琴已经计划在今年自己种植蔬菜。“她就是我们家的女强人,管的事情非常多,做事情很细心,凡事都喜欢亲力亲为,不仅帮我管理厨房、料理杂事,还要帮忙照顾家人,其实她才是最辛苦的。”丈夫王治强感激妻子的勤劳善良。

近年来,花茂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走农旅文融合发展道路,打造了集红色、乡愁、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生态田园综合体,建设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古法造纸特色商品馆等文化传承基地,带动农户发展乡村旅馆7家、特色农家乐13家、文化企业4家。2019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97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亿元。

有声有色妇女工作赋能乡村治理

村民母光玉是农家乐的一名厨师,凭着她那会做农家小菜的好手艺,吸引了很多客人,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茶余饭后,她也闲不下来。

“中午大家吃了饭把腰鼓带过来练练。”“今晚7点,没事我们都来练习新的舞蹈。”在村妇联的支持下,作为文艺队队长的母光玉每天抽时间组织妇女姐妹们在“党群之家”的广场上跳广场舞、打腰鼓。文艺队从起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0人。每次花茂村开展大型活动,她都会组织姐妹们排练节目,在活动中展示巾帼精神风貌。

“建设精神文明高地,文化花茂底蕴更厚”,这并不是一句口号。彭龙芬说,花茂村的繁荣,妇女有很大的功劳,她们不仅主动参与经济发展,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花茂村委会有五位女干部,工作之余,她们努力塑造道德文化进步、现代文化活跃、乡土文化延承的乡村文化。组织引领着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组建起巾帼卫生保洁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保持花茂村的一步一景。

近年来,花茂村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民讲习所等平台,深化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移风易俗。2015年以来,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文体活动,评选表彰好儿女、好公婆、五好家庭等家风先进典型30户、星级文明户5户,充分发挥了妇女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事实上,遵义市妇联也一直以花茂村为典型示范点,组织妇女代表参观学习,并在花茂村召开院坝会,指导各级妇联开展农村妇女“持家、发展、家教”三项能力提升活动,引导农村妇女改善家居环境、提升致富能力、重视家庭教育。全市农村家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良好的家教、家风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上篇:新冠疫苗第二剂接种有序进行
下篇:一份报告,力证农民运动“好得很”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