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1/1/pc20210126c5f2414866614d13b9e6114e69a1f11d.jpg
开栏的话 春节将至,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奔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走过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田间地头讲述百姓身边发生的变化,以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1-01/25/076628.html

等待处理…

甘肃渭源元古堆村发展亮点频现

我们村如今“人都闲不下”

2021/1/25

开栏的话

春节将至,本报派出多路记者奔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走过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田间地头讲述百姓身边发生的变化,以此展现基层一线的变迁,记录脱贫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续奋斗的精气神。通过一个个幸福双手创、加油鼓劲干的生动故事,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之时,凝聚起广大群众和家庭奋力而上,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袁鹏

“老人、孩子过年的新衣服都已经买好了,我也花了四五百块钱给自己买了件新棉衣,前几天家里还杀了一头猪,不准备卖,留着过年家里自己吃。”1月24日,元古堆村村民周红霞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时近年关,年味开始在元古堆村各家的院落里悄悄泛起。除了广场上村民们开始排练社火外,许多村民也开始杀猪宰羊,储备年货。

元古堆村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曾是渭源县出了名的贫困村,2012年年底之前,全村人均纯收入仅有1465.8元,贫困户221户109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7.3%。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元古堆村看望慰问这里的困难群众,作出了“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近些年来,在各级党政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元古堆村的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强化村民自治、激发内生动力、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记者眼前的元古堆村,道路宽敞,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完善,村民安居乐业,早已今非昔比。

家家比着过好日子

“以前农闲时没地方去,就是到邻居家串门、聊天。现在家门口有了工厂、合作社,有了可以赚钱的地方,家家都比着把日子过好,人都闲不下!”周红霞对记者说。

冬天,尤其是临近年关,正是村民闲暇之时。与以往的悠闲不同的是,周红霞每天都去村里的药材加工厂上班,她说,工厂要到腊月廿五才放假,等放了假,她再去县城给家里买些年货。

周红霞家里有六口人,两个老人,她和丈夫两口子,还有一双儿女。和其他村民一样,以前周红霞一家主要靠种一些山地维持生活。除了种些玉米、小麦留着做口粮外,经济收入主要靠种百合以及当归、黄芪等药材。过去因为交通不便,药材种得不多,怕卖不出去,但种得少收入也就有限。家里主要还是种粮食,“民以食为天”“家有余粮心里不慌”,村民们大都是这种心态,一年到头,大家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耗在了土地上,日子却总是过得紧紧巴巴。

脱贫攻坚为元古堆村带来了希望。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元古堆村大力发展百合、药材、苗木繁育、良种羊繁育等传统优势产业,探索发展加工业、劳务输转、光伏产业、羊肚菌、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型产业,为全村的脱贫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有了产业支撑,村民们不再只靠种地过日子,务工渠道多了,收入来源也多了,随便在家附近打打工就可以赚到钱。目前元古堆村除了发展各种新型产业,还组建了各类产业合作社5家,带动村内贫困户162户,人均从产业中获得收入5300元,是2012年年底的8倍。

以周红霞家为例,现在周红霞在药材加工厂做切片工,一个月能收入3000元左右。除此之外,她家还种植了百合、党参、当归、黄芪等药材,一年全家有五六万元的收入。

“以前只有过年才能买件新衣服,花几百块钱买件衣服想都不敢想,现在手里的闲钱多了,新衣服随时可以买!”周红霞对记者说。

乡村振兴需要我们大学生

杨学桃是记者采访元古堆村时遇到的一名大学生,也是土生土长的元古堆村人,2019年从兰州某大学毕业后,杨学桃没有在外面的大城市找工作,而是选择回到家乡。

在杨学桃儿时的记忆里,村里没有幼儿园,她的童年常常是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度过的。上学前她才上了学前班,也是跟着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们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能吃好”似乎是童年记忆里的奢望,每天早饭是土豆丝就馍、中午是土豆汤、晚饭还是土豆块下面条,而新衣服是只有过年才有的礼物。

杨学桃告诉记者,当初她上大学时,压根儿没想到回家乡就业,但是毕业后看到家乡一天天发生变化:村里家家盖起了安全住房,以前破旧的校舍变成了漂亮、舒适的楼房,孩子们还有了幼儿园可上。随着道路、住房、环境等一天天改善,村里还建起了村史馆、乡村书画写生基地、休闲农家乐、民宿、梅花鹿养殖观赏园,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村里的变化让杨学桃看到了机遇,她毅然选择回到了村里。

“我现在是村史馆的讲解员,还负责村里的民宿管理以及一些文件方面的工作。现在我们村发展不错,乡村振兴需要我们大学生,父母也很支持我留下来!”杨学桃说。

据了解, 元古堆村目前有40多人参与乡村旅游,村里发展起了“走红色扶贫路、游山水田园景、吃生态养生餐、住别致农家院、享民俗欢乐情、购特色农产品”的乡村旅游模式,每年接待旅游团体4000批次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成为元古堆村人经济收入的新亮点。

村子变了,人也在变

村子变了,人们的生活变了,人也在变。

在元古堆村广场,有一个身穿保安制服、总是跑前跑后疏导交通、维持秩序的人,他叫韩水宝(化名)。韩水宝以前游手好闲,靠低保金度日,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乡村干部的帮扶教育下,韩水宝申请了村级保洁员岗位,通过劳动获得了村级光伏收益。生活条件改善了,他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除了种点粮食,他还开始种起了百合等经济作物,去年又申请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并担任义务交通劝导员、环境卫生督查员和治安户长。现在的韩水宝,已发生了彻底改变。

围绕脱贫攻坚工作,近年来,元古堆村妇联一方面组织妇女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配合村里开展劳务输转工作等,还借助省市县妇联在村里建设的“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另一方面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美丽家园清洁行动”活动等,鼓励村民向上向善。

“我们的村妇联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脱贫致富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引导村民参与脱贫攻坚、开展公益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田家河乡驻元古堆村的驻村干部李树茂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元古堆村的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由2012年的920元增长到2019年的7325元。2016年,元古堆村还荣获第二届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2020年获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优秀示范村称号,2020年获评全省文明村、全国法治文明示范村。

“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村子漂亮了,村民们生活好了,也勤快了、爱干净了。大家的思想也有变化了,懒汉少了,外出挣钱的多了。以后我们村一定会越来越好。”作为村妇联执委的周红霞说。

上篇:与党史亲密接触 点燃前进动力
下篇:检察机关发督促学习令妇联监督执行全面评估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