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小传 /
次旦央吉,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中心主任,从医30多年,她的巡诊行程达18万公里,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为藏区人民实施白内障手术4884例,让藏区的众多眼病患者重新见到了光明。2020年,她被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授予“最美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彭芸
她是“光明的使者”、白内障眼疾的克星,从医30多年,她的巡诊行程达18万公里,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为藏区人民实施白内障手术4884例,让藏区的众多眼病患者重新见到了光明。2020年,她被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授予“最美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她就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中心主任次旦央吉。
从最初的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到角膜全层移植术再到眼底激光术的突破,从初期简陋的诊室到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中心的创建,次旦央吉和她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使西藏眼科医疗技术不再关山阻隔,让广大农牧民实现了看眼病不出西藏的梦想。
次旦央吉出生在西藏一个传统的医学家庭,爷爷曾是西藏著名藏医学家,次旦央吉小时候曾多次目睹爷爷用藏医药为农牧民诊治眼疾的情景。在家庭环境熏陶下,次旦央吉从小就产生了立志从医的念头。1988年,次旦央吉从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自治区藏医院外科工作,正式走上了从医的道路。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但这里却是眼部疾病的高发区,其中以白内障病症居多,发病率在全国排名第一。
“在老乡的生活里,没有光明的世界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最悲惨的。我们必须努力工作,让更多患者早一天见到光明。”次旦央吉表示。
1995年,为了尽早掌握世界先进的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单位安排次旦央吉前往尼泊尔眼科中心进修,当时,她的孩子出生刚4个月,为了不失去这次难得的机会,她忍痛提前给孩子断了奶,赶赴尼泊尔参加学习。
平日里,次旦央吉常常走乡串寨为农牧民治疗眼疾,山路崎岖、气候恶劣,有时不得不睡帐篷或在户外扎营,她从无怨言。饿了吃糌粑,渴了喝凉水,长期的艰苦工作,让她患上了贫血和心脏病。由于劳累过度和海拔高,曾经在下乡途中心脏病发作,但她依然坚持工作在第一线。
在她身上,尤其体现出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恩吉啦,吐几切(医生,谢谢啦)”。1999年的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前来就诊。老人患有老年性白内障,已经失明好多年了。抱着一线希望,老人找到了次旦央吉,次旦央吉为老人安排了手术,重见光明后,老人和家人对她感激不尽……
2001年秋天,次旦央吉遇到一位不足半岁的双眼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小患者,如果再不手术,孩子可能会成为弱视乃至永久性失明。次旦央吉成功地给小患者实施了双眼白内障抽吸术。仅过了一天,当次旦央吉用手电筒对着孩子的眼睛时,复明的孩子竟挥舞着小手来抓光源……
这些让次旦央吉深深感到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愈发坚定了她让家乡人民不出西藏,就能把眼科疾病治好的初心。
凭着勤奋好学,次旦央吉不仅完全掌握了白内障摘除手术技术,还具备了独立进行手术的能力。2007年到2017年10年间,次旦央吉与国内外顶级专家合作,相继完成了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和斜视矫正术、角膜全层移植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玻璃体切除手术、眼底激光术……
“最美科技工作者”这份荣誉应该属于所有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的西藏科技工作者。” 次旦央吉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