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在修芳妇女微家做手工。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茹希佳
寻找最美家庭、共建美丽庭院、特色主题会演、邻里融为一家……在南京,越来越多的社区通过开展家风家训故事演讲会、文明家庭评选会、举办“邻里节”系列活动、打造“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圈,创出了一个个好家风引领好民风、好社风的经典案例,实现了一次次基层社会治理的温暖闭环。
“邻里节”晒家风 “陌邻”变“睦邻”
2020年岁末,一场以“弘扬好家风 共叙邻里情”为主题的第二届邻里节暨共建共治共享“睦邻·有我”展演活动在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胜家桥社区举行,邻里们相聚一堂,晒家风、聊家常,邻里一家,其乐融融。
活动中,秣陵街道平安家庭代表徐修芳参与了最美家风故事访谈环节,“乡亲们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我是大家的‘暖心人’。”徐修芳直接晒出了自己的家风格言。
徐修芳曾经是一名社区干部,但退休不退岗,她做起了秣陵街道妇联执委、秣陵街道修芳妇女微家女主人,继续发挥余热。2019年,她领办了秣陵街道妇联妇女儿童关爱项目《爱,让我们在一起》,通过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帮孩子们安排社区活动、带着家庭矛盾调解队走村串户、尽自己的能力助老帮困,当起了乡亲们的“暖心人”。“在修芳妇女微家,我利用街道、社区支持的公益创投资金和部分活动赞助资金定期组织周围的妇女姐妹到家里来,开展手工编织、花卉栽培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分享各自的家风家训,也相互交流对社区事务的各种意见建议,时间一长,自然把姐妹们的心都拢在了一起。”徐修芳朴实地说道。
双金社区拆迁后,社区里的留守儿童与双职工子女一下子多了起来。徐修芳调查统计发现,社区里这类儿童约有500多名,如何照顾好这些孩子成了她的一桩心事。经过深思熟虑,徐修芳向社区提出了创办双金社区“四点半课堂”及寒暑假校外辅导班的建议,很快被社区采纳实施了。期间,徐修芳积极奔走,协调场地,对接教师……在她的努力下,“四点半课堂”改造完成。如今,每天放学后,周边的孩子们就会来到这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阅读写作、书法绘画、科技航模等课程。徐修芳还专门开设了思想道德教育课,以“知礼仪懂感恩”为主题,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借助“邻里节”的互动平台,不仅晒出了好家风,也鼓励更多的社区居民走出小家门融入大家园,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秣陵街道妇联专职副主席陈素琼介绍,“我们就是通过不断丰富‘邻里节’的内涵,创新系列睦邻品牌,优秀典型引路,激活多种小区治理媒介,让居民关心小区、了解社区、关注街道,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居民们从‘陌邻’变‘睦邻’,以一种主人翁姿态全面融入自己的生活环境,把居民的个人热情转化为他们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激情。”
“时间银行”蓄家风 志愿服务变互助惠民
每当我们说起“志愿”二字时,总暗含着“付出不计回报”的意味,但在南京栖霞区尧化街道,当提起“志愿”,人们总是争先恐后,因为“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是一个家门口的“邻里志愿服务圈”,它将时间、服务、公益、互助元素有机结合,形成了全周期志愿服务管理模式,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银行”,当自己需要帮助时就可以从中支取。截至目前,“时间银行”共有单体志愿者5673名,志愿团队62个,其中女性志愿者3121名,占比55%;累计服务37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了25.3万小时。
在这一温暖圈层中,由尧化街道妇联倾力打造的“邻里巾帼志愿服务圈”最为活跃,“我们通过组织招募、社会招募广覆盖、深培植,严把选拔、培训、评估等多个环节,打造高质量的邻里巾帼志愿服务圈,做优邻里系列,形成邻里妈妈关注社区家庭,邻里女儿关爱社区老人,邻里阿姨关心社区风尚的良好氛围。把妇联组织的服务延伸到妇女群众生活的最小单元,让她们得实惠、长受惠。”尧化街道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张长英是尧林仙居邻里巾帼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平时积极参加本社区的日间照料、困难家庭帮扶、爱心送餐等志愿服务活动,“助人自助”就是她的家风家训,“一次上门探访独居老人杜奶奶时,刚巧听见她在屋里呼救,开门后,我立马安抚老人家,联系她的子女,一直等到奶奶子女回家后,把她送到医院,才松口气。”张长英回忆道。像张长英这样的资深巾帼志愿服务者累计志愿服务时间已达700小时,她不仅可以换取相应的社区服务以及品种丰富的实物,更可以在辖区内28家爱心商家中享受巾帼志愿者专属的购物打折、满减、加赠等不同形式的VIP服务,此举也进一步提升了巾帼志愿者的满足感、获得感。
“时间银行”巾帼志愿服务邻里系列,聚巾帼力、融巾帼智,用志愿服务撬动居民主体意识,以妇女群众带动家庭参与,关注社区公共问题和社会服务需求,主动参与到社区建设和社区活动中来,助推社会治理能力提档升级。
“评选会”比家风 “小评比”带来大变化
树立良好家风,传承优良家训,在江宁区禄口街道彭福社区,一项小小的文明评比,坚持了30年,也见证了30年来这里的乡村大变化。自1990年开始,在老书记沈庆喜的大力支持下,为了让村民们不仅仅生活上过小康,而且思想上也要跟上“小康”的素质要求,通过家庭文明评比活动,让大家明是非、知荣辱,有力促进了文明新风的形成。30年来,一代代彭福人的不断付出,造就了这座籍籍无名的偏僻丘陵地区的小村庄成为闻名全国的文明乡村,更荣获了“国家级生态村”“省康居示范村”“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在彭福社区,家家户户都要争一块文明户的牌子。沈志安家庭又一次被评选上了“文明户”的称号。此前,他的家庭已连续19次当选。在彭福社区,沈志安家庭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村里有人家办红白喜事都喜欢找他帮忙,村里有矛盾也喜欢喊他们两口子评理调解。“邻里之间应该相亲和睦。作为多年的文明户,村里出现矛盾,我就应该帮忙调解,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沈志安谦虚地说。
“文明户评比活动是我们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凝聚群众合力的良好途径。”彭福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文明家庭正能量不断传播,最终在彭福社区乃至整个禄口街道形成人人遵纪守法讲文明、家家尊老爱幼传美德、户户友善互助倡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村容村貌是“硬件”,乡风文明则是“软环境”。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彭福社区还创新引入负面清单,将邻里不和睦、不讲诚信等13条项目纳入“文明户负面清单”,让村规民约更加深入人心。如今的彭福社区有400多户人家、1400多名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4.1万元。新风气、新思想,带来新发展、新变化,文明户评比活动让这个村庄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成为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