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12/pc202012071ea9cd572966461ba2b1532807af971b.jpg
■ 冯永平 前些日子,江苏一位家长发布的短视频着实在网上火了一把。这位家长在视频中怒喊:“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我们应该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12/07/074262.html

等待处理…

别让“教育回归家庭”变了味

2020/12/7

■ 冯永平

前些日子,江苏一位家长发布的短视频着实在网上火了一把。这位家长在视频中怒喊:“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我们应该为这位家长的直爽和勇气竖起大拇指。这位家长说出了很多人想说而未能说的心里话。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很忙,时间有限、工作任务也不同。隔行如隔山。在家庭教育热之又热,家长为孩子学习、成绩忙得不可开交的今天,一句让“教育回归家庭”的热词更让很多家长抓狂。家长不但要为生计劳碌,为学区房操心,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到家,很多人还得现学现卖为孩子批改作业、做手工、点赞……试想,有多少家长有这个精力和能力?不抓狂才怪!

“教育回归家庭”的提法真的好,然而,其中之“教育”到底指的是什么?该教的内容有哪些?

论教育,大体可分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论教育内容,有知识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等不一而足。所以,“教育”二字,绝不仅仅指知识教育、技能和技巧教育,它包括了更广泛的内涵和内容。比如,学校教育是以教授大中小学生学知识,培养孩子爱祖国、爱人民、集体主义情怀为主;而家庭教育的内涵,很多人似乎明白,实际上又比较糊涂。当“教育回归家庭”的声音一出,很多家长,以及部分老师,便把知识教育简单叠加在家庭教育范畴内。可是,如果老师将孩子的知识教育推给家长,家长承担了老师的教育职责,这既串了岗,又越了位。

家校配合、家校互相支持没错,家长督导孩子好好学习、心有余力者辅导孩子作业、帮助老师批改作业、帮助孩子做手工,也属正常,但绝大部分家长不可能像老师那样专业专职,何况许多家长并不具备学校老师那样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技能,指导孩子学习只会加重大部分家长的负担,本来已有的教育焦虑更加严重。因此,“教育回归家庭”的提法不是将学校教育模式,将知识教育搬到家中,也不能将老师的教育角色移植到家长头上。

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家庭教育内容应该着重从卫生教育、情感教育、智育教育方面入手。这里的智育教育也不是指单纯的知识教育,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让儿童见世面,丰富各种知识,积累早期经验。一位名为“桌子先生”的作者也说得好:“家长主要负责孩子的性格品格、行为习惯的教育,老师主要负责孩子的文化知识的教育,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彼此有明确的界限,各有自己的任务。”老师、家长、学生、学校,这四方应该取得一种平衡。强调“教育回归家庭”,主要讲的是要求广大家长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范围内,指导孩子学习、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学做一个善良诚信有正义感的人;学做一个知恩感恩,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学做一个勤奋踏实勇于进取的人;学做事,会做事,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技巧,学会自理、自立和自强,养成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培养孩子亲社会、关爱他人,热爱大自然。这,才是教育回归家庭最最主要的内容和本质。

具体来讲,当孩子疏懒于作业,家长应督促其按时完成,告知这是他们的任务;当孩子口出不逊,家长应提醒孩子,做人要讲文明讲礼貌,不可乖张跋扈;当孩子遇到挫折畏缩不前,家长应引导孩子像英雄人物一样,学会勇敢,懂得担当,不畏惧困难。家长担负起自己的教育责任,孩子学会做人做事,这是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送给孩子童年最大最好可享用终生的礼物,比帮助孩子甚至为孩子代劳完成一项作业、完成一个手工更具有长远意义、更有价值!

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儿童健康的身心和将来亲社会行为方面。曲解“教育回归家庭”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与培养阳光快乐、积极向上、健康有为的一代新人的要求不符,只会造成一批批“病梅”。我们要为“教育回归家庭”之“教育”内涵正本清源,更希望家长和老师厘清概念,不盲目跟风,回归家庭教育的真谛。

(作者系浙江省妇女干部学校家庭教育编辑部副编审)

上篇:意定监护:养老新选择带来新期待
下篇:最好的爱是目光望向同一个方向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