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庆明
烧饼包油条,是我童年最常吃的早餐。饼是普通的芝麻烧饼,擀成薄薄的两个巴掌大的椭圆形,刷上一层香油,一层蜂蜜水,再撒上细密的白芝麻,贴在碳炉的炉壁上烘烤得焦香四溢。油条也是普通的油条,手擀的面,切成长条,两两相拧,在大油锅里炸至酥脆。
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匆匆背上书包,问母亲要9分钱,6分钱买个烧饼,3分钱买根油条,刚出炉的烧饼和刚出锅的油条都是滚烫的,拎着炸油条大筷子的老阿姨,腾出一只手从一张碧绿的新鲜荷叶上撕下扇形一角递给我,我隔着新鲜荷叶将烧饼包住油条捏紧,边吃边快步往学校走。
在老家,烧饼油条店是最多的。一是因为便宜,二是因为抵饿,三是因为方便。我经常看到和我一样边吃烧饼油条边赶路的学生或上班族,还有空车时用胳膊把着车把、手抓烧饼油条大嚼的板车夫。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好吃。当烧饼遇上油条,麦香遇上油香,更有新鲜荷叶的清香加入其间,这样的早餐让一上午的4节课不再漫长。
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小人书,街角有个摆小人书摊的瘸子,1分钱就可看1本小人书,薄的1分钱可看两本。那时我好羡慕他有那么多小人书,为了买小人书我开始攒钱,唯有打早饭钱的主意,因为这是我当时唯一的“经济来源”。拿到9分钱后,我只买一块6分钱的烧饼,省下3分钱攒起来,隔一些时候,我就把我的储蓄掏出来数一数,心中充满了憧憬……
成年后我离开了家乡。都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些年我走过很多地方,也吃过各地的烧饼油条,却没有一处及得上家乡的味道。在我心里,家乡的烧饼包油条是唯一的。
老家将烧饼称为“侉饼”,每年回老家省亲,都要寻一家铺子,来一套“侉饼包油条”,烧饼油条的制作工艺未变,但包装纸却从新鲜荷叶变成了塑料袋,口感也因此打了折扣。但这种传统的味道,仍是我们中华民族根植于心的烟火,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