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春霞
三十载求索奋进,三十载关爱如歌。
三十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走出了一条组织从无到有,人员由少到多,队伍不断壮大的发展之路,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深受青少年欢迎、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群众性工作组织。目前,全国关工委组织已达107万个,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下简称“五老”)等老同志有1300多万人。
应运而生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
1990年5月,经中央批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京成立,旨在把老同志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经过初建时期的艰苦努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发展为以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以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党政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负责人参加的群众性工作组织,成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老”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中坚力量。各地关工委用心用力用情开展“十百千万”五老关爱行动。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双带”农村青年人才培养中,注重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与科技培训示范相结合,聚焦农村青年创业就业脱贫,举办近15万期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2000多万人次农村青年,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帮助农村青年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特色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家庭农场6万个,培育重庆市关工委“授渔脱贫”行动、广西关工委“五助一帮行动”、云南省关工委“关爱之星”行动、甘肃省关工委“双千工程”、河南省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免费救治、长春市关工委“圆梦桥”活动等特色帮扶品牌,促进关工委工作融入国家脱贫攻坚大局。
未成年人面临的独特困难被多地关工委调研发现。各地关工委依托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筹建留守儿童之家、四点半学校、校外辅导站、社亲园等关工委阵地36.7万个,为9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课后辅导、生活救助、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全国建立7万多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阵地,为青少年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学园、温馨和谐的家园、健身娱乐的乐园。普遍建立“五老”与留守儿童结对的关爱模式。目前,全国参与结对“五老”119万人,与留守儿童结成关爱对子140万对。
锦上添花虽是好,雪中送炭更暖人。据统计,2015年至2019年五年间,全国有“五老”关爱工作团12万个,募集项目资金约87亿元,实施助学、助困、助医项目6792个,为包括服刑人员子女、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在内的730万名青少年解决了实际困难,联合社会力量为3500多名先心病、脊柱侧凸、包虫病感染、脑瘫等困境儿童提供了免费医疗救助。
创新活动形式助力立德树人
关心下一代,教育引领青少年成长成才,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中国关工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党史国史教育”“老少共筑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养美好心灵。
见贤思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动人事迹曾感染教育几代青少年。当年11岁的小姐姐龙梅,2009年从包头市东河区政协主席岗位退休,成为包头市“五老”报告团一名成员。十多年来,龙梅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向各族青少年进行爱党爱国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育人贵在坚持。各级关工委组织发动百万名老同志参加五老报告团,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以及网络空间为主阵地,用参加革命、建设、改革的亲身经历,生动地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广泛开展了以爱党、爱国为主要内容的“中华魂”读书活动,撰写红色征文、寻访红色印迹、观赏爱国电影、演唱爱国歌曲等文化育人活动,以及“新时代好少年”“文明小雅士”和“小记者采访五老”等实践养成活动,辐射青少年2.8亿人次。
全国青少年“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自1993年起已连续举办了27届,2016年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十佳工作品牌”,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的载体。
百花齐放春满园。各地不断涌现出受众广、影响大、效果好的思想教育品牌,如江西省关工委“‘三史’教育报告团”、北京市关工委“首都关心下一代大讲堂”、河北省关工委《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进校园活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工委“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兵团事业新人”主题教育活动。
教育部关工委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开展“读懂中国”活动,全国近千所高校的百余万名大学生踊跃参与,采访优秀“五老”万余名,在记述和传播老同志的故事中接受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积极推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向网络空间延伸,举行214个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上线启动仪式,发布电脑端和移动端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网络地图,为基层关工委开展和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媒介。
青少年普法教育富有成效。2019年,中国关工委联合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团中央、中国法学会举办了第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这项活动自2009年开展以来,各级关工委联合司法、政法、教育等相关部门积极响应,组织青少年普法讲师团和关爱工作团,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和帮扶帮教活动,相继开展了“宪法伴我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法治教育社区行”“为了明天更美好,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青少年法治素养。
目前,全国各地有“五老”法治副校长12万名、法治教育基地2.47万个。
各地关工委还积极开展义务网吧监督员工作,参与“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试点工作,开展“五老”社会帮教工作,动员更多老同志参与矛盾调解、社会调查、社区矫正、附条件不起诉等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了“应当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组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被明确纳入。
弘扬好家教好家风活动亮点纷呈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中国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配合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等文件,并按照任务分工,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有关任务,推进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
中国关工委部署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全国关心下一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讨,启动家庭教育“名家百县”公益讲座活动,努力推动形成家庭与学校、社会育人合力。
各地关工委踊跃参与家长学校建设,不断创新家庭教育服务平台,普遍开展“家长公开课”“专家与家长面对面”“讲最美家庭故事,传好家风家训”“尽责优教”等家庭教育公益巡讲和系列讲座活动,组织有家庭教育专业特长的“五老”进家长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行宣讲。北京市关工委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山西太原市关工委举办了首届太原家长节。
今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的“疫情综合征”“儿童手机、网络成瘾”等家长备受困扰的教育问题,教育部关工委邀请家庭教育领域知名专家,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以专题访谈节目形式录制“家校共育 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9期并在线推出,有逾1900万受众收看,逾7万家长留言点赞。
各地关工委还注重加强特殊家庭的教育指导,通过开展“代理家长培训”“留守儿童异地探亲”“周末家庭”等活动,利用农民工返乡时机大规模培训留守儿童家长,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重视儿童教育。
隔代家庭教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河北、山西、广东、天津等地关工委对隔代家庭教育进行大量实践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湖南省关工委提出抓做人教育、摒弃溺爱、讲好故事等三个隔代教育关键问题和思路,提出“个十百千万”隔代教育工程目标,2019年深入村组社区开展隔代家庭教育讲座2000多场次。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机制建设。各地关工委党建带关建机制逐步健全,关工委工作呈现全面活跃的新局面。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青少年关爱服务将开启新征程。相信在新的发展机遇期,中国关工委将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