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11/20201116032c6fd618fd438d973afd8acd561a2e.jpg
肖秀明一家。 讲述者: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巴山巧娘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肖秀明 从我家走到厂子需要十几分钟,这是陕西省汉中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11/16/073730.html

等待处理…

肖秀明家庭

从苦难到小康,生活越来越好

2020/11/16

肖秀明一家。

讲述者: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巴山巧娘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肖秀明

从我家走到厂子需要十几分钟,这是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李家嘴村的一段村道,听着缝纫机的“哒哒”声越来越近,我的心暖融融的,很踏实。在我开办的南郑巴山巧娘手工艺扶贫社区工厂里,丝线和布条在姐妹们手中翻飞,正在赶工的,是6万个毛绒玩具,这笔订单交工后将给厂里的务工妇女带来人均近2000元的收入。

我是外来媳妇,祖籍江西省兴国县。我和丈夫蒋庆华2002年在东莞市一家玩具厂打工时相识。2004年,我们组建了家庭,生了个活泼可爱的儿子,日子过得平凡而幸福。

噩运不期而至。2006年10月,丈夫在厂里上班时摔倒,起初我们并没有在意,但关节的持续肿胀、剧烈的疼痛让我心里越来越不安,拿到医院的诊断报告时,“巨骨细胞瘤”五个字让我觉得天都塌了。此后7年,我把孩子交给公婆照顾,带着丈夫辗转东莞、汉中、北京三地治病,医疗花费让积蓄分文无存,还欠了十几万元债务。为了避免丈夫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最终选择了截肢。

“我这样只能拖累你,找个人改嫁吧!”丈夫曾含泪对我说。可我怎么忍心离开这个家啊!公婆体弱多病,孩子还小,我走了,一家人生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没了。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小家撑起来!为了节约护理成本,同时方便照料公婆和孩子,2011年,我和丈夫回到了他的家乡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黄官镇,既能顾家还能挣钱成了我最迫切的愿望。

天无绝人之路。市区妇联得知我们家的情况后,几次上门来看望我,得知我有几年玩具厂打工的经历,便鼓励我从事手工艺行业。她们告诉我,近年来,汉中市妇联正在实践“走出去做家政,留下来当巧娘”的城乡妇女发展模式,鼓励家庭有负担,无法走出去的姐妹就近灵活创业就业,订单她们可以帮忙联系。这个好消息让我又燃起了坚持下去的希望。

思路明确了,但人生地不熟的我真干起来还是“两眼一抹黑”。镇党委、政府和妇联“娘家人”多方奔走,帮我注册商标、联系厂房、动员招工,就在回乡的当年,我成立了南郑巴山巧娘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凭着打工时练就的手艺,利用现代工艺,我创作了十二生肖小动物和手工包、刺绣、鞋垫等手工艺品,合作社还先后参加了省市县各类妇女手工艺品大赛,并在农交会、旅游文化节等平台展示展销,我被授予“汉中巧娘”称号。随着产品知名度提升,年利润也从最初的1万多元增长到20多万元。

丈夫的病情也趋于稳定,他装上了假肢,还掌握了简单的生活技能,这让我看到了生活的曙光。2012年,作为自立自强、孝老爱亲的妇女典型,我当选南郑县十六届人大代表,我的家庭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2019年,我们响应“全面两孩”政策,家里迎来了新成员。

经济状况好起来之后,我还想帮助更多的妇女姐妹过上好日子。2014年以来,随着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免费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异地扶贫协作等产业扶贫的好政策给合作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扩建了厂房,成立了社区工厂,吸纳务工妇女120名,举办手工艺培训班近百期,培训留守妇女1000余人。近两年,市里打造“旅居在汉中”城市品牌,我创办了农产品加工厂,打造了旅游产品经销点,为周边30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我还开了网店,我要让合作社的特色手工艺品和绿色农产品销得更远、卖得更好,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党柏峰/陆颖琨/整理)

上篇:爱心账本是最好的传家宝
下篇:做市民的放心“菜篮子”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