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周丽婷
11月6日,河北省承德市嘉和国际大酒店金色大厅,承德市妇联精心筹备的巾帼脱贫攻坚成果交流活动启幕。“我们想通过成果交流活动,实现巾帼互助,消费扶贫。”承德市妇联副主席郭蕾蕾介绍。
脱贫攻坚,在河北省是“重头戏”,而承德市的脱贫攻坚工作又是“重中之重”。承德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建侠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关键节点,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响应全国、省妇联的倡议,动员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为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贫困妇女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巾帼力量。”
非遗传承,指尖技艺带来美好生活
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是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非遗传承人中女性是中坚力量。
张桂贞是省级非遗项目铁艺灯笼的第四代传承人,创办的公司被河北省妇联授予省级巧手脱贫示范基地。
1997年结婚后在家带孩子无处挣钱的张桂贞,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孩子感冒都没钱买药。怎么办?想起以前会做灯笼,就做了10个,结果全卖了。”这次尝试,让张桂贞找到了致富的门路,于是,她大胆地拾起祖传的老手艺。
通过做灯笼挣到钱的张桂贞无偿向妇女姐妹们传授技艺,并帮助销售。
2016年,张桂贞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公司里常年雇佣的17个工人全部是残疾人和年龄较大的妇女。另外还有四五十个妇女,白天打工干活儿,晚上在家做灯笼。
201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张桂贞在二道营村设立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前后培训了300多人次,贫困户和残疾人占60%,“我要用我最大的能力帮助这些弱势群体,让她们生活得更好!”
刘海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布糊画省级传承人。2016年她创办的泓瀛阁艺术馆,被河北省妇联确定为“巧手脱贫示范基地”。9月23日,刘海艳参与的“星巴克乡村妈妈加速计划”项目落户丰宁,“乡村妈妈加速计划梦想工坊”也在泓瀛阁艺术馆正式挂牌成立。刘海艳说:“我愿用自己的技能带动更多的妇女姐妹脱贫致富。”
拥抱现代农业,从土里刨食到土里刨“金”
在平泉市,食用菌是当地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平泉市瀑河源食品有限公司对利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实行的 “零资金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的三零模式,让一个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
扶贫需要扶志、扶技。总经理王红介绍,为引导贫困妇女实现“帮扶”到“自立”的转变,增强群众“造血”功能。近两年来,公司出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授课、上门指导,累计培训妇女1300余人。
“金黄的玉米并不能带来金灿灿的好日子”。承德市妇联引领妇女改变固守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变土里刨食为土里跑“金”,实现脱贫致富。
在滦平县,中草药成为助力农民脱贫增收、防止返贫的新产业。下营村的热河中草药花海小镇,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
在中草药文化体验中心,基地的负责人之一、河北省农村青年拔尖人才姜艳,正醉心于药茶的研制。11月6日,姜艳带来的“山之话”药茶、花茶在交流活动现场很受青睐;11月7日,她们的产品又作为“产业扶贫”的典型代表出现在人民日报抖音直播间。
“下营村通过‘产业+基金入股+土地流转+打工’的方式,实现了‘一地生四金’。”姜艳告诉记者,每年基地种植中药材2000多亩,配备了全省中药材技术服务云平台、土壤大数据系统和电商销售平台,使黄芪、柴胡、射干等104种药材通过互联网销售,带动了1512人稳定脱贫,户均年增收1.78万元。
家政服务,载入脱贫攻坚“功劳簿”
在承德市脱贫攻坚的“功劳簿”上,“热河嫂”家政服务是不可忽略的一支队伍。
陈宏护理经纪服务公司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热河嫂”基地之一,被河北省妇联授予巾帼家政实训基地、京津冀巾帼家政输出基地。
“这些都离不开承德市妇联的鼎力支持。因此在市妇联的倡议下,我愿意尽己所能投入脱贫攻坚中来,为下岗姐妹、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工提供二次就业空间。”陈宏表达着自己的感激和心愿。
承德县下板城乐镇的邓淑荣,丈夫身患重病,婆婆卧床多年,是典型的农村贫困户。经过陈宏公司多年的培训,在承德市妇联“热河嫂”技能大赛中竟获得高级护工能力证书。
“现在每月工资收入都在七八千元以上,家里盖起了二层楼,丈夫经过我的精心护理,生活基本达到自理,我家从全村有名的贫困户变成了村里中等收入家庭。”邓淑荣说。
“打了‘翻身仗’的邓淑荣又带来21名农村妇女,一起在我这里学习技能,现在这些妇女都就业了,这些妇女身后的家庭也陆续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说起这些,陈宏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