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11/2020110557083b7ae29546fd81afee06dac9e407.jpg
■ 明文 秋季各种海鲜水产大量上市,传说中海鲜里含有大量微塑料正毁掉国人身体,是真的吗?“量子原塑”能防癌症还可治糖尿病、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11/06/073495.html

等待处理…

这些“科学”流言,你“中招”了吗?

2020/11/5

■ 明文

秋季各种海鲜水产大量上市,传说中海鲜里含有大量微塑料正毁掉国人身体,是真的吗?“量子原塑”能防癌症还可治糖尿病、高血压和皮肤病?用磁铁可区分出保温杯材质的好坏?塑料包装的食物易致癌……这些网络流传的所谓“科普知识”,通通没依据。快看看由北京市科协等联合辟谣平台近日共同发布的最新“科学”流言榜,逐个击破这些忽悠人的科学流言。

流言1:“量子原塑”能防癌防糖尿病防高血压

真相:这类流言称“量子原塑”(矿物饮液)是经过量子技术磁化后的磁化水,富含百余种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饮用这种水可以防治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皮肤病等多种疾病。这种说法无从考证,这些量子饮液等所谓的“量子产品”与量子也没有任何关系。

“量子”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的,是描述微观世界一个物理量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目前量子力学等量子理论研究进展很快,量子精密测量、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都有长足发展并已开始实际应用。尽管生命现象中可能存在量子效应,比如生物导航、光合作用等,但由于这些现象实验非常困难,距离实用化还有很远距离。所谓“量子产品”,很多都是商家的夸大宣传。判断一个商品是不是量子的,要看它有没有用到量子的相干性、叠加性,如果没有用到,它就不是量子产品。

流言2:海鲜中含微塑料正残害无数中国人

真相:“海鲜里可能含有微塑料”的说法并非最近出现,早在2018年就已引起科学家注意。自然界中微塑料广泛存在,奥地利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芬兰、日本、俄罗斯等8个亚欧国家分别选择了1名志愿者,进行饮食控制实验,最终提供的粪便样本显示,在8个样本中发现了多达9种类型的微塑料。但这些微塑料是否对人体造成实质性伤害,依然是未知数。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项研究表明海产品当中的微塑料对人体健康有可见的危害。并且,谈到食品安全对人体的影响,就不能不谈剂量,少量或微量的微塑料,很难对人体构成实质性影响。

在政策法规方面,我国海鲜类产品目前有国家标准GB273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对挥发性盐基氮和组胺的含量、污染物的限量、贝类毒素限量、食品添加剂的含量乃至需要在加工前保持活体状态的海鲜都做了详细规定,划定了海鲜产品安全与卫生的红线。目前,我国每年消费的海鲜中,将近80%来自于水产养殖农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出海捕捞”,因此公众不必过度担心所谓“微塑料入侵”问题。

流言3:能用磁铁吸住的保温杯就是好保温杯

真相:通过不锈钢是否有磁性,真的可区分出保温杯材质的好坏?并非如此。根据国家标准GB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的规定,食具用不锈钢材料包括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等,其中奥氏体不锈钢没有磁性。

日常较常见的304和316不锈钢即属于没有磁性的奥氏体不锈钢,其主要合金元素是铁、铬、镍,价格相对高昂。低镍(节镍)含锰奥氏体不锈钢也没有磁性,其使用锰和氮代替部分镍,价格相对便宜,不过性能和安全性并不差。

另外,参照我国目前对保温容器的多个相关标准,一款合格保温杯应当在保温效能、异味、耐冲击、密封性、手把及提环连接牢度以及材料卫生安全性方面符合要求。因此,是否具有磁性并非评判保温杯好坏的标准。

需要注意,对金属元素过敏的人,一定要根据所标注的不锈钢牌号,上网查询一下相对应的不锈钢具体成分。例如,对镍过敏的人最好不要选择304不锈钢产品,对锰过敏的人不要选择含锰的不锈钢产品。

流言4:塑料包装的食物易致癌

真相:最近有传言称,美国医师协会发现了引发癌症的“凶手”——塑料,该组织提示,不要喝塑料杯子中的茶、咖啡或任何热饮,不要吃任何装在塑料袋中的热食。传闻称,当食物被置于高温环境时,塑料产生的化学物质能引发52种癌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许东表示,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实塑料包装会引发癌症,癌症的致病机理非常复杂,不能将其简单归因于塑料,这一说法非常不科学。

常用的食品包装塑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其分子量很大,不会轻易向食物迁移。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规定,包装塑料在和食品接触时迁移量不得超过0.01mg/kg,这种剂量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正规厂商生产的食品塑料包装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安全有保障,食用塑料包装的食品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小丽/画

上篇:让科学梦想创造未来
下篇:颜色不仅好看,为何也能影响味道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