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10/20201029c0d639ad5e404656beca0bbcb47ed3f9.jpg
白高山一家。王中勋/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姜军旗 宽阔洁净的道路两旁,是一排排红顶白墙、整齐别致的农家院落。红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10/29/073325.html

等待处理…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白高山一家:

住上新房喜事一桩接一桩

2020/10/29

白高山一家。王中勋/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姜军旗

宽阔洁净的道路两旁,是一排排红顶白墙、整齐别致的农家院落。红彤彤的院门里,新房宽敞明亮,窗玻璃上的大红喜字格外显眼。

“2018年搬的家,去年给儿子娶了媳妇,今年抱上了孙子,生活是一天比一天好。”说起家里这几年一桩接一桩的喜事,67岁的白高山满脸笑容。

白高山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村民,白家新居正房最显眼的墙上,挂着今年新拍的全家福,照片上的一家五口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坊城新村是由云州区西坪镇大坊城村和西咀村合并而成的易地搬迁村。搬迁前的大坊城村与西咀村,三面深沟,村民大都居住在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土窑洞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2016年,两个村的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2800元。因为贫穷,外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到这里来,村里的小伙子好多都娶不上媳妇,这里也成了十里八村闻名的“光棍村”。

“就这三孔土窑洞,墙体开裂掉皮,每逢下雨,全家忙着上房盖塑料布……”白高山拿出搬迁前特意拍摄的一张旧家照片,述说过去的艰苦日子。

白高山家原本是大坊城村的贫困户。因为家里穷,儿子白利军的婚事成了老白最头疼的事。

“从20出头到30岁,相了十多次亲,差不多每年一个。”但每次女方到家里看看,就没了下文。“搁咱也不愿意让女儿住个破窑洞。要不是搬迁,娶媳妇不敢想。”

2018年,白高山所在的大坊城村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全村120户256人全部搬进了新家。每家都分到一套71.5平方米的平房。

油烟机、天然气灶,抽水马桶、冰箱、洗衣机……从土窑洞到新瓦房,白高山一家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房子既宽敞又明亮,生活又方便,有多好哩!”

“自从住进新房,我们家里就喜事不断。儿子娶了媳妇,今年3月,还生了个9斤重的大胖小子,我和老伴也享受到了扶贫政策。”白高山言语间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今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来到大同市西坪镇坊城新村了解易地搬迁后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来到白高山家时,他回忆:“总书记走进院子,看了看院子里种的菜,问我都种了些什么菜,够不够吃。到了家里头,从客厅到厨房,从卧室到卫生间,看得十分仔细。他看到我们家原来土窑洞的照片,还问新房花了多少钱,我说只花了一万块。”“总书记还坐在炕沿上,和我拉起了家常,他问我多大年龄,我说67岁,总书记笑着说,我比你大一岁啊!他还问了搬迁出来过得好不好,有哪些困难。”白高山激动地讲述。

如今的坊城新村,卫生室、图书室、党建室、文化活动室、技能培训服务站一应俱全。到坊城新村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白高山也成了当地的“名人”,还被大同市特聘为新时代强音宣讲团宣讲员。每天,面对众多的来访者,以前不善言辞的白高山变得侃侃而谈,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从山里的破窑洞搬进山外的红瓦白墙房,还有便捷的水、电、气、暖,住上了新房,娶了媳妇,抱上了孙子。没有共产党,哪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乡亲们衷心感谢共产党。”

196户412人的坊城新村,贫困户77户158人。易地搬迁,虽然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但搬迁后生活怎么办,是白高山和村民心中最担心的问题。

“原来有17亩地,搬迁后土地都流转了,每年流转费7680元,村里的绿化带占了5亩多的地,每年能给4400元。”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白高山老两口成了村里的保洁员,每人一个月有1000元的收入。儿子白利军也通过参加村里的技能培训,掌握了电焊技术,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一年收入三四万元。儿媳郭芳因为要照顾孩子,在村里的协调下,也成了一名解说员,负责为参观学习的游客讲解。“现在,我们全家住上了新房,生活条件好了,全家都有活儿干,收入也稳定,我特别满意。”

从土窑洞搬进新瓦房,改变的不仅是居住环境,还开阔了村民的视野,拓宽了老百姓的致富门路。

2019年,坊城新村投入扶贫专项资金,利用村民流转的540亩土地发展起了黄花产业。依靠发展黄花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8000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州区视察时对当地发展黄花特色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勉励大家继续努力,让黄花发展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总书记的话,给坊城新村的干部和乡亲们吃下了定心丸。

如今,在坊城新村东面不远处,投资2000万元,占地600多亩的黄花产业园区建设已经接近尾声。这是个以黄花为主、兼顾各类特色杂粮,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质量检测、产地集散、展示销售、品牌塑造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链延伸综合性产业园。

“园区投入运营后不仅能解决村里黄花的加工销售,还可以为村民提供15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除了土地流转费、合作社分红外,还可以在产业园打工挣钱。租金、股金、薪金,‘三金’一样不少赚。” 坊城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世贵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村里还开办了驾驶、修理、装修等培训班,提升村民技能,组织妇女参加家政和手工培训班,“让每个人都有技能、有活儿干、有钱赚。真正做到村有产业日子好、人有技能富路宽。”

“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发展黄花产业的基础上,向乡村旅游进一步拓展。”谈到未来的发展,刘世贵信心满满。

上篇:性别平等应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
下篇:山东省“性别平等有声教材”上线发布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