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妇联已经建成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联动”调解构架,在市、区设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延伸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这一阵地,建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街道、社区两级也都建有家事调解站,基层解决不了的纠纷,报给上一级调解平台解决,上一级收到的调解纠纷,也可交基层处理,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强洪
“感谢你们为我们这个家做出的努力,我们会调整各自的心态和行为,让家和睦幸福。”居住在武汉江岸区车站街的戴力(化名)女士与丈夫曹新(化名)先生结婚十多年,有一个10岁女儿。戴女士患有抑郁症,近几年一直在接受治疗。戴女士因管教孩子与丈夫曹先生发生矛盾,丈夫对其进行家暴。戴女士就此到武汉市妇联维权咨询服务中心咨询求助。
接到求助的武汉市妇联工作人员非常重视,武汉市、区、街、社区四级妇联联动进行家事纠纷调解,经多次调解,帮助解决了戴女士诉求。
在调解工作中,各级妇联第一时间维护戴女士合法权益。车站派出所干警通过电话对其丈夫曹先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同时,在市妇联的协调下,车站派出所通知戴女士和其丈夫,会同妇联干部,就家暴问题召开了家庭会议,丈夫曹先生向戴女士进行了致歉,社区妇联就此作了工作记录;在此过程中,调解员对夫妻双方同时提供心理援助,同时开展家事调解,市妇联先后4次为答女士提供心理援助,对其和丈夫之间的家庭纠纷进行心理疏导和调解。
全方位联动,高效专业促和谐
这是武汉市妇联建实“家事调解”四级网络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了解到,2017年12月,武汉市首创社会心理咨询进社区,依托“妇女之家”成立了由律师、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妇联工作者等组成的专业团队,探索形成“点对点+预约”服务“线上+线下”多元运作“法律+心理”专业咨询的家事调解模式,在武昌区起义门社区先行先试,并于2018年在全市全面铺开。武汉市妇联连续两年采取专业化运作的方式,与民政、司法等部门进行横向联动,成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纵向在市区街道社区建立调解中心、家调委、家事调解室(站),织密这张调解网,覆盖更多有需求的人群,为妇女群众和广大家庭成员提供便捷高效专业的“零距离”“面对面”服务。
2018年,全市创建130个市级示范家事调解站,通过“五有”标准化建设、确立家事调解站建设示范区等方式推进全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家事调解站1000余个,其中采取项目化运作的已有730个,投入项目经费达700多万元,参与化解和调解处置婚姻家庭纠纷5000余件。
四级调解网络,层层化纷争
武汉市妇联权益部负责人介绍,目前市妇联已经建成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联动”调解构架,在市、区设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延伸到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这一阵地,建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街道、社区两级也都建有家事调解站,基层解决不了的纠纷,报给上一级调解平台解决,上一级收到的调解纠纷,也可交基层处理,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心理咨询师、律师、社工、志愿者以及妇联干部,构成了多元化、全视角、专业化的家事调解团队。
武汉市妇联的四级联动调解制度,也使得基层妇联可以把无法解决的矛盾逐级上报,由市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的专家解决,该中心365天无休,法律、心理专业团队轮流值班。
在戴女士案件的调解中,武汉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方能形成合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市妇联维权咨询服务中心接访平台,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家事调解网络,客观全面掌握来访人信息,科学整合专业资源,准确把握调解节点,促进家事调解社会效果。
武汉市妇联权益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家事矛盾的解决,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同时,调解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还需要时空跟进,需要持续关注,这也考验着从事这一份工作的人员的责任心和爱心。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妇联以社区家事调解站为平台,精心挑选专家团队,在工作中采用‘法律+心理’‘面对面’的调解模式双管齐下,对构建和谐社会,优化信访生态工作很有意义。”紫阳街起义门社区书记魏玉萍告诉记者:“最初建立社区家事调解站时,还担心是否有实用价值,没想到运行后,就受到了居民的欢迎。通过这种运作模式,相信专业理念和高品质服务将对稳定社区基本矛盾起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