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利一家。 受访者供图
“ 我们村发展得非常好,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着呢。”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永钦
9月的喀喇沁旗依山傍水,草木葱茏,丰收的秋景装点着锦山的一草一木。
“今天正好下雨,要不我们老两口就上山捡蘑菇去了,除了自家吃,晒干一斤能卖100多块钱呢!”张国利的老伴赵国霞快人快语。
张国利家的小院鸟语花香,瓦房干净敞亮,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茄子秧、黄瓜藤上结满了果实。房前屋后,院里院外,干净利落。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马鞍山村考察。在村民张国利家的院子里,总书记亲切地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厚望如山,催人奋进。一年来,那些留在马鞍山村的难忘瞬间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河南街道和马鞍山村的干部群众奋斗追梦、砥砺前行。
在张国利家,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看到每间屋子的桌子上,都摆着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时的照片,卧室和客厅墙上最醒目的位置,挂着总书记与张国利一家人在一起的照片。
“总书记到我家做客,我们感到很幸福,也很幸运。刚见到总书记时我很紧张,但总书记平易近人,一见我就拉住我的手问我多大了,笑着说他比我大一岁,一下子我就觉得特别温暖,不紧张了。”回忆起当时见到总书记的场景,张国利还是难抑激动的心情,“总书记掀起锅盖看我家吃啥,顺着看了水缸、净水器、环保厕所,称赞我们家是民族团结之家,一家人三个民族、四代人。”他自豪地说。
张国利的母亲、87岁的侯桂珍老人同样铭记着那个幸福的时刻:“到了门口,总书记就握住我的手,进了里屋才松开,一双手厚实又温暖。总书记微笑着问我多大年纪、上没上医保,家里几个儿子、几个孙子,吃啥饭,特别亲切。现在吃穿不愁,看病能报销,每月还给我发高龄补助,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
赵国霞接过话茬说:“当时我们正吃黏豆包,非常想让总书记尝尝我的手艺。你说现在的日子有多好,我们村的贫困户谢健武前几天还感慨,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真是好,党员干部带领大家一起脱贫奔小康,他奔好日子的劲头也越来越足了。”
今年,张国利家种了4亩山葡萄,一亩能收入5000元左右,农闲时他还能到旗里打工挣钱。他指着院里新买的电动车笑着说:“以前骑摩托,今年买了这个‘大奔’,没事我就拉着老伴到街上转转。”
张国利家供暖用的是家庭小锅炉,厕所使用的是微生物降解厕所。“这种厕所通过微生物降解,不用水,没异味,干净又实用。我家改造厕所花了3500元,政府补贴了3000元。”张国利说,“那天,总书记耐心地听我介绍了使用情况,问得可详细了,锅炉多少钱、温度能达到多少、一吨煤多少钱。他指出,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
张国利家的大门上,当地妇联组织颁发的“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示范户”牌匾格外醒目。喀喇沁旗妇联主席孙丽艳告诉记者:“你看他们家屋里屋外,都打理得干干净净,小院子开满了鲜花。我们旗妇联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和美丽庭院活动以来,就把张国利家树成了旗里的典型。”
这一年,马鞍山村也发生了不少可喜变化。驻马鞍山村第一书记刘叶阳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村里的山葡萄‘串’起了乡村振兴的产业链,村里卖‘红’了葡萄,做‘旺’了山葡萄种植,形成了‘葡萄+文旅’的产业发展路径,农家院由原来的12家发展到15家。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群众到马鞍山村重走总书记路线、感受总书记领袖情怀,不仅带火了马鞍山的葡萄酒,还拓展了山葡萄的销路。”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是马鞍山村发展的一道必答题。谈及一年的变化,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刘少向说:“为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里流转了410亩山坡地,栽植了苹果、山楂、海棠等8个畅销果品的果树1.8万棵,可实现年收入164万元,还能安排12名贫困人口就业,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从而使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总书记的到来,让马鞍山村变得远近闻名。现在,张国利除了每天和妻子一起上山打理自家的7亩多地外,还被旗里聘为红色讲解员,这一工作如今已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这一年我们家的收入也增加了,主要是山葡萄增加了收入,比往年多卖了6000多元。我当红色讲解员,每月有2500元。我们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越来越好,我也更有信心了!”张国利的脸上写满了自信。
和张国利告别时,他告诉记者:“我想给总书记写封信,说几句心里话。盼望总书记保重身体,告诉他我们村发展得非常好,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着呢,请总书记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