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妇女在从江县“祖英刺绣”扶贫车间里工作。 邵伟/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韩亚聪 徐旭
□ 邵伟
秋日的阳光洒满乡村的每个角落。在贵州省沿河县官舟镇马脑村黑木耳种植基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们正忙着在地里摆放菌棒。
“这里长期有活儿干,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44岁的留守妇女田书花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干一天活儿能挣80元,一个月下来有2000多元。她觉得,这样既能照顾到家里,又多了一份收入,是个不错的选择。作为易地扶贫搬迁户,田书花家去年也已经顺利脱贫了。
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处的沿河县,是铜仁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面对庞大的搬迁群体,如何才能让群众“留得下、过得好”?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是关键。
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
置身油绿的茶园中,阵阵茶香沁人心脾。这里是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白叶一号”感恩茶园。
说起这个感恩茶园,背后还牵出了一段感人的暖心故事。
2018年4月9日,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当地种植白茶致富情况,并提出捐赠1500万株白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件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中寨镇党委书记谭鹏飞介绍,如今,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18年捐赠“白叶一号”茶苗360万株,落户中寨镇大宅村、志强村、三会溪村3个村,种植1500亩。今年3月,“白叶一号”实现首次开采,亩产2斤左右,3年后将达到丰产期。
2019年以来,在“白叶一号”感恩茶的示范带动下,中寨镇茶产业已由原来的350亩发展到现在的近万亩。
“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如今,“白叶一号”茶叶基地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示范基地”“东西部协作的样板基地”,基地利益联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1户1582人。
扶贫车间带来增收希望
“绣这样一个杯垫两块五,一天大概能绣30个。”在“千匠百艺”扶贫车间里,47岁的绣娘杨水竹正忙活着手中的活儿,一个个花花鸟鸟在她的织布上活灵活现。
这个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卧龙小区的扶贫车间,占地400平方米,是榕江县联合对口帮扶的杭州市桐庐县、省直帮扶单位贵州省妇联和爱心企业等开设的。当地联动文创公司和民族文化传承人,将本地丰富的苗、侗、水、瑶等少数民族文化、手工艺,设计研发成更具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让易地扶贫搬迁的妇女在这里就业,从事刺绣、蜡染、竹编、侗布等文创产品生产,增加收入,使这些深度贫困县的妇女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手艺饭”。
杨水竹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6月,她们一家四口从100多公里外的寨蒿镇归裳村老家搬到卧龙小区,住进了一套80平方米的新房,彻底告别了大山,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新家离这里很近,只有几百米。”杨水竹告诉记者,一有空儿她就会来这里做刺绣活儿,赚些生活费补贴家用。
“这里的绣娘平均年龄56岁,年纪最大的80岁。”扶贫车间负责人刘洋向记者介绍,绣娘们按计件制计酬,月均收入从1000多元到3000元不等。
自2019年5月成立以来,“千匠百艺”扶贫车间进行针对性的订单式培训和生产,共培育和带动了5个乡村合作社、2个传统印染织布坊和1个设计工作室和1个非遗协同创新中心,带动就业120余人,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
“小投资”撬动“大产业”
与卧龙小区一样,黔东南州从江县的美娥社区也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里居住着搬迁群众1216户5271人,其中,绝大部分为贫困户。
为帮助社区贫困妇女就业,今年4月,在从江县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返乡创业妇女韦祖英在美娥社区建起“祖英刺绣”扶贫车间。6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里,200名妇女在此就业,每月收入达到两三千元。
“我有责任带动妇女姐妹们一起脱贫,把我们的苗族刺绣推向全国、推向世界。”韦祖英说,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富。
从江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龙发环向记者介绍,美娥社区共有6个扶贫车间,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410个,解决了部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从江县积极推进有组织的劳务就业扶贫工作,引领近15万劳务产业大军走出去就业脱贫,通过投入4000万元补贴换来43亿元劳务产值,实现了政府“小投资”撬动“大产业”,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从江制定实施了劳务就业‘六项补贴’政策,形成了劳务就业激励机制,有效提升了全县劳务就业组织化程度。”从江县劳务专班副班长龙国凤介绍,今年全县审核兑现各项补贴经费4000万元。
截至9月10日,从江实现劳务就业14.95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7.66%,其中贫困劳动力6.52万人,占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86.36%。
从江县劳务专班班长孟荣林信心十足地说,通过深化有组织的劳务就业,一年实现劳务就业脱贫、三年实现劳务创业致富、十年形成从江劳务产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