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cpaper.cnwomen.com.cn/Img/2020/10/2020101285ba5241746a4b1fa36dad77f033b8f2.jpg
/ 开栏的话 / 新起点 再出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http://ph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20-10/12/072841.html

等待处理…

井冈山深处的左秀发一家:

“拔了穷根,神山现在神气得很”

2020/10/12

/ 开栏的话 /

新起点 再出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站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从家庭幸福美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更能具象地感受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

本报全媒体平台今起推出大型融媒体报道《喜讯捎给总书记——回访习近平看望慰问过的家庭·续篇》,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再次出发,沿着总书记考察调研的足迹,走进一个个正走在小康之路上的家庭,用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多维记录家庭成长、家乡变化、国家奋进的时代细节,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脱贫攻坚奔小康,我们家就得带头。”

左秀发一家合影。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杨睿/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长路 刘旭

只有到了旅游淡季,左秀发才有时间合计一下,守着神山村的网红打卡地,这一大家子来年的“发展路子”。

国庆前夕,客气地送走这天最后一批游客,这位70岁的红军烈士后代说:“总书记来过我们家,不能把日子过得更好,自己都不好意思。”

距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井冈山神山村,已过去4年多,老左一家养成个新习惯——“每晚新闻联播必看,就为了能多瞧瞧总书记。”看着家人们忙忙碌碌地招呼着游客,左秀发笑得咧开了嘴。

“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2016年2月2日,总书记在左秀发家给出的这把精准脱贫“金钥匙”,让老左这一大家子从“靠天吃饭”变为“多元经营”,更使得当年贫困发生率达到22%的神山村,变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家家都有特色的富裕村。

“党带着我们拔了穷根,神山现在神气得很。”左家长子左香云说。

左家的生意

左秀发家的摘帽之路,是从摆脱“一条腿走路”开始的。

“种地攒钱、外出打工。”42岁的左香云说,这就是当年神山村民“标准的发展路径”。

他自己也是如此。1996年,18岁的左香云初中毕业,就和许多同学一样,选择了外出务工。在广东东莞,他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不甘心回村,就选择留在县城学摩托车修理,“每个月只能挣到300元”。

左香云忘不了同学的那句直言不讳:“你连自己都养不活,以后哪个女孩能看上你?”

那时,神山村最“著名”的评语就是:“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

“做梦都想改变命运”的左香云明白,“外出打工的老路子,不能摆脱贫困”。

几番辗转,让左香云下定一个决心:“要致富,得回乡。”

2000年底,左香云骑着一辆买来的二手摩托车,带着身上仅剩下的100元钱回到神山村,开始创业之路。

从第一批卖了500元钱的弹弓,到2003年用竹子做小水桶等竹制品,再到2007年开始为竹筒酒做竹筒外包装,如今推出“神山竹酒”——在山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父亲左秀发帮助下,十几年间,左香云目光紧盯家乡漫山遍野的毛竹。

竹制品加工从纯手工升级为全自动,每天看着全自动雕刻机轰鸣运行,2016年之后,左香云和父亲左秀发、母亲彭冬莲、妻子胡艳霞、弟弟左春仁一商量,全家总动员办起了农家乐,自家产的竹制品、手工艺品则演变为增值产业。

很快,在这家门前,一个石臼、两个木杵、一大团糯米饭,引来一拨拨游客争相尝鲜。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说起家门前的神山知名旅游项目,全国人大代表左香云这样感叹致富之路。

主动的退出

坚守“诚实守信、开明节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家训,左秀发家的家教在村里出了名的严。

“首先是爸爸以身作则。”大儿媳胡艳霞说。

2016年底,村里准备再次评审低保户,左秀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家庭会议。

“大家一起算算,不要遮遮掩掩,看看一年到底收入多少?”老人严肃地说。

这位红军小号手左桂林烈士的孙子,虽未见过爷爷,但红军后人的身份始终未忘。

“指标就是要给更困难的人。”算清家里底账后,面对村干部递过来的表格,左秀发的答复斩钉截铁,全然不顾别人笑他傻:“国家给的钱,别人用得,你用不得?”

其实,全村人都看得见,作为曾经的贫困户,他家门口还挂着蓝卡,摘帽并没多久。

可左秀发的选择,家里每个人都支持,老区的山里人道理很简单:“总书记来过我们家,脱贫攻坚奔小康,我们家就得带头。”

村里人都知道,老左热心肠。当年路不好时,看到外地游客的车卡在沟里,他会喊来家人,用木棍撬石块顶肩膀抬,不管多久,帮忙到底;那年山上建水冲蓄电碾米厂,老左二话不说,让出自家田,还义务修了20多年的路;如今,看到游客遗失的物品,马上叫儿子送还,或者千方百计联系快递寄回;看到孩子们的买卖风生水起,再三交代每年要采购村民的竹子,带动大家增收……

共同的发展

神山村的变化,肉眼可见的,就是人丁越来越兴旺。

2016年以来,先后有100多名年轻人从外面回到神山村创业。

“原来只有30多位老人留守。”左香云说:“是标准的空心村。”

因人因户施策,让神山越来越有凝聚力。

产业让钱袋子鼓起来——

当地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成立了黄桃、茶叶两个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黄桃460亩、茶叶200亩。村民可以获得土地租金、劳务佣金等收入。政府通过多种途径为每户贫困户筹措资金2.2万元入股到黄桃、茶叶合作社,每年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分红。

旅游让大家真正富起来——

神山村距黄洋界景区只有10公里,距茅坪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13公里。过去因交通不便,车辆很难进来。从2016年开始,政府投资,进村道路从3.5米拓宽到6米。与此同时,政府还实施安居扶贫,投入资金200余万元,邀请建筑规划设计院为每一栋房屋量身定做改造方案。

2017年初,左香云和几个村民发起成立神山村旅游协会,他担任会长,任务很明确——对内统一分配客源,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农家乐配套设施;对外跑市场,提升服务品质和活力。2019年,神山村接待游客32万人,同比增长14%。

神山村的村口,有一面笑脸墙,那是村民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是一段脱贫故事。”左香云说。

扫一扫

更多精彩

上篇:杨娟任四川省妇联党组书记、提名主席
下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入户工作
分享到

© 2019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 TOP